您現在的位置: 關注民生>
山東“小西藏”的旅遊脫貧之路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10-21  責任編輯:楚丹

盤曲的環形山路,如一條巨大的銀色項鍊,挂在群山之中,頸項處便是山東海拔最高的小山村——臨朐縣淹子嶺村。“一腳踏四縣,雞鳴聞三市”,海拔800多米山村,素有山東“小西藏”之稱。

如今的淹子嶺卻因為它的脫貧振興成為網紅:一條被百姓親切稱為“天路”的山區公路嵩山一號大道,讓以往壞在樹上爛在地頭的山貨走出深山,秀美的山區風景,更引來四方的遊客。

記者驅車走在嵩山一號大道上,公路兩側的佛手瓜秧像地毯一樣鋪在了山坡上,瓜秧底下碩果纍纍。山間秋日的紅葉和黑樹枝上的紅柿子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透亮。正值秋收時節,沿途百姓臉上也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同行的嵩山生態旅遊區黨工委書記王楷説,這幾年淹子嶺村發展進入快車道:臨朐“全域旅遊”發展成了可以憑藉的“東風”,惠及嵩山10多個建制村13500多人的“天路”建成通車,發展“鄉村遊”讓原省定貧困村摘了帽。如今,全村38戶,已有20多戶買了私家轎車,村裏還專門建起了停車場……

幾年前,記者首次淹子嶺村之行猶在眼前:五道山梁夾著三條深溝,山路崎嶇旋轉,石屋風蝕雨琢,老村破敗不堪……全村僅有的一輛送貨用的老麵包車停靠在村委大院,落寞中透著蕭條。

“以前的日子真不好過!”淹子嶺村60多歲的王慶書回憶過去一臉愁容,原先俺村路難走、缺水,趕集要走20里地,桃子、佛手瓜在地裏一爛一片。挑一擔水,來回得5里山路!脫貧致富,王慶書“真不敢想”。

守著青山綠水,交通是“最大短板”。淹子嶺村黨支部書記國成勤説,這裡“九山半水半分田”,每人平均不到1畝田,外出打工的佔到全村人口一半多,剩下都是老弱病殘,直到2015年村集體收入還是零,村民每人平均收入不足1000元。

2016年,借助“全域旅遊”的東風,臨朐出臺政策,明確了把包含淹子嶺在內的5個自然村打造成鄉村旅遊度假區、有機果品生産基地和美麗鄉村示範點的發展思路。

經過一番“望聞問切”,當地決定從嵩山最難啃的硬骨頭——7個山頂村沿線開始修建環山路,不久後,總投資4000多萬元,全長55公里、平均海拔700米的“天路”建成通車。

去年,臨朐縣又部署了“綠滿城鄉、秀美臨朐”專項行動,投資1.4億元組織實施道路綠化美化提升工程,努力實現“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觀”,打造出一條條“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觀大道。

如今,走進淹子嶺村,一座座石頭壘成的民宿掩映在綠樹叢中,青石地面嚴絲合縫,新修的窗欞與原有的構件渾然一體,愈發古樸典雅,吸引了大批遊客紛至遝來。

“現在一年收入抵過去10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民宿“隱逸雅居”的主人、49歲的村民李善霞沒想到,空置多年的石頭房修繕一新後還能變成“金房子”。“以前村子、房子都是空的,現在都活了!”

隨著淹子嶺村入選“齊魯最美田園”,名氣越來越大。由此帶來的“後備廂經濟”讓村民們的小米、熏臘肉、土雞蛋等土特産供不應求。

“過去打完穀子去趕集,3塊一斤賣不出去;現在遊客到村裏買黑小米,10元一斤供不應求。”村民肖廣玉自豪地説。

如今淹子嶺上建起了“房車露營基地”,寫生基地“旅遊綜合體”也已具雛形,以原始石頭村落為載體的民宿和農家樂拔地而起。

村旅遊投資方攬月島公司負責人説,看中淹子嶺,一是淹子嶺的自然生態環境優,二是臨朐的投資軟環境好。“剛剛過去的國慶節房車、民宿等8天都是100%入住率。”(新華社記者張志龍)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