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膠州:“組團式”教學助貧困學子“躍龍門”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10-21 責任編輯:楚丹 |
光明日報記者劉艷傑呂慎光明日報通訊員周宣辰 “同學們,秋天已經到來。在你們眼中,秋天是什麼樣子的?”9月15日上午,在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民族中學,來自山東青島膠州市實驗中學的語文老師劉彩慶,正在給學生們上詩詞賞析課。 膠州市與鎮寧縣是扶貧協作的結對“親戚”。如何讓深山的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追逐夢想?膠州市教育部門反覆論證後,制定了一個6年目標:即第一個3年輸送9科全科優秀高中教師,第二個3年輸送9科全科優秀初中教師,將優秀的教育理念傳遞到鎮寧縣,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可傳播的中學教育體系,提升當地的教育水準。 2016年8月,第一批支教老師來到鎮寧民族中學,9位老師都是來自膠州市重點高中的精兵強將。鎮寧民族中學從全校高一學生中選拔出42名學生組成了“膠州班”。然而,支教老師們發現,全校學生的最好成績只能排到安順市第2000名。 學生們基礎薄弱、學習動力不足,有些應該在初中掌握的知識點都不知道;上課回答問題聲音小,缺乏底氣和自信……老師們很快調整了教學策略,從基礎知識抓起,同時推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本學期學習遺傳部分,課程比較難。他們理解能力相對弱一些,我就低起點慢一些講課。我也把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當成重要目標,鼓勵他們大膽地説出自己的觀點。”來自膠州一中的生物老師丁尚榮説。 不僅如此,老師們還特別注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通過兩週一次的班級協調會,老師們為“膠州班”學生制定習慣培養計劃:從預習、聽講、復習等各個環節提出了具體要求,在老師的監督下逐一跟蹤落實,養成好習慣,為將來高考打下基礎。 僅過了一年時間,全校就有5名學生考進安順市前200名。學生們課堂表現有很大改觀,學習上可以大膽地跟老師探討。小組合作探究也搞得有聲有色,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這裡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少年,家長在外地打工。很多孩子要自己做飯、洗衣,有的還要帶弟弟妹妹。由於缺少父母的關愛,導致他們普遍缺少自信。”丁尚榮説,學校裏舉行家長會,有的班60多人才來了20多位家長,回想起在膠州時每到家長會座無虛席的場景,不禁心生感慨,覺得更得好好幫助這些孩子。 班會課上,老師為大家播放了北京大學2020年宣傳片,學術研究、社團活動、國際交流……精彩的大學生活吸引著學生們的目光。老師借此對學生們進行了理想目標教育,鼓勵他們樹立遠大目標,追逐自己的夢想。 同時,支教團隊還主動擔負起提高學校整體教育品質的責任,打出了“輸出經驗、促進轉變”的組合拳,讓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植根校園:實行集體備課模式,共同挖掘教材,制定教案、學案;推廣示範課程、師徒結對,幫助新教師快速成長;建立班級協調會制度,老師們定期交流學情,探討班級存在的問題。“膠州班”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逐步推廣到鎮寧民族中學的其餘班級,實現了資源共用。 一位好的老師可以改變學生的一生。2019年高考,鎮寧民族中學“膠州班”一本錄取7人、二本錄取21人,其中10名學生來自貧困戶家庭,取得學校教學歷史上的最好成績。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20日 0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