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聚焦公益>
依法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10-12  責任編輯:楚丹

核心閱讀

今年8月至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慈善法執法檢查組分赴5省份,對慈善法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執法檢查組強調,要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社會聲望、較強專業能力、完善治理結構、合理梯次分工的現代慈善組織;必須依法加強慈善監管,同時建議,應進一步完善對慈善事業的促進支援舉措。檢查中還發現,開展慈善實踐、參與慈善服務,正是宣傳普及慈善法的有效方式。

今年8月至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慈善法執法檢查組分赴遼寧、陜西、寧夏、山西、浙江等5省份,對慈善法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執法檢查過程中,執法檢查組根據法律特點和慈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檢查監督。

進一步做優建強慈善組織

“慈善不應該是簡單‘施與受’的關係,還應該營造‘受助者互助、受助者助人’的風氣。”在遼寧與慈善組織代表的座談中,瀋陽市青楊社會服務中心創始人張青的一席話,讓執法檢查組印象頗深。在對瀋陽市益新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進行檢查時,執法檢查組感受到“受助者互助、受助者助人”的濃厚氛圍。

益新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發起人韓瑤是一名一級視障人,她介紹,中心成立於2014年,是一個由殘障人士等困難群體自我發起的公益組織,也是一個為殘障人士等困難群體提供志願服務並帶領他們回饋社會的公益組織。中心專門為殘障人群提供智慧手機無障礙培訓、非視覺攝影、推拿康復等服務,以自助、互助和助他的方式,讓殘障人士收穫信心、感受快樂、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慈善法的最大作用,是讓我們知道如何正確地做慈善、更好地做慈善。”韓瑤説,在開展慈善活動的過程中,一些我們服務過的殘障人士,也加入到我們的志願者隊伍中。通過慈善活動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中,這個改變在慈善法出臺後尤其明顯。

執法檢查組指出,慈善組織既是慈善活動的主要載體,也是慈善法規制的主要對象,慈善組織是否發展壯大、有效運作,事關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檢查中發現,目前,慈善組織的品質、數量和結構等與立法預期和法律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國社會組織中,慈善組織佔比不足1%。此外,慈善組織的數量分佈和力量配比,也呈現出較大的區域差距,例如瀋陽、大連兩市的慈善組織數量佔遼寧全省62%以上,而有的市只有一家慈善組織。

對此,執法檢查組強調,要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社會聲望、較強專業能力、完善治理結構、合理梯次分工的現代慈善組織,發揮基金會、慈善總會、紅十字會的骨幹作用和輻射帶動作用。要引導社區慈善與基層政權建設、基層群眾自治有機結合,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要積極培育慈善行業組織,加強慈善行業的統籌聯動,完善行業自律機制。

既要嚴格監管也要促進支援

慈善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用社會捐贈的錢物從事慈善活動。慈善財産的使用情況、使用成效,既是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也是慈善公信力的核心。慈善監管工作的開展情況,成為此次執法檢查的重點內容。

在聽取山西省關於慈善法貫徹實施情況彙報時,執法檢查組了解到,山西省採取年報核查、日常檢查、抽查檢查、等級評估、信用監管等多種方式,全面加強對慈善組織的監管,初步形成了對慈善組織的監督管理體系。

“在監管過程中,對發現的問題都是怎樣處理的?”執法檢查組成員、全國人大代表吳小麗問。“為進一步加強對慈善組織財務情況的監管力度,我們今年委託第三方會計事務所對22家慈善組織進行了專項抽查審計。”山西省副省長盧東亮説。

慈善法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開展募捐活動,騙取財産。執法檢查組在遼寧、陜西、寧夏、山西、浙江等省份檢查時發現,部分慈善組織操作不規範的問題在各地仍然存在,甚至存在個人私分、挪用、截留、侵佔慈善財産等現象。慈善法實施4年來,全國各地依據慈善法實施的行政處罰數量較少,有的地方甚至是“零處罰”。

執法檢查組強調,必須依法加強慈善監管,保證慈善活動在法治軌道上運作,同時也要不斷完善監管手段,健全綜合監管體系,提升資訊化、數字化監管水準。要完善健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社會監督機制和信用制度,將捐贈行為納入法人單位、社會公民徵信體系,嚴格落實對欺詐、騙捐、侵佔慈善財産等行為的處罰。

除了慈善監管,執法檢查組也特別關注對慈善事業的促進支援。“相較而言,慈善法對慈善主體的約束性條款相對較多,激勵性條款相對較少。建議在慈善法或者在配套法規政策中,適當合理地增加激勵性條款,賦予慈善主體更多權利,促進慈善主體多元化發展。”在座談中,瀋陽市市長姜有為提出建議。

對這一建議,執法檢查組十分重視,表示將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執法檢查組也建議,應進一步完善對慈善事業的促進支援舉措,例如應更好落實稅收優惠、購買服務、用地、金融等支援政策,完善慈善從業人員的職業評價體系,拓寬晉陞渠道和發展空間,建立符合法定要求、市場規律且具備激勵作用的階梯式薪酬待遇標準等。

以慈善服務實踐推動法律宣傳

“我們為品學兼優的特困學生或特困殘疾人家庭每年每戶免費提供3—4隻羔羊,經過飼養後可羊生羊繁育成羊群,也可出售獲益,所得收入歸受助人所有。”在遼寧撫順雷鋒文化傳承中心,遼寧省人大代表、中心主任張祥森向執法檢查組介紹該中心發起的“樂洋洋”愛心助殘、助學公益項目。該項目改變以往“輸血式”資助方法,創新為“造血式”資助項目,資助由中心、所在村委會或學校共同參與監管。

檢查發現,參與支援服務活動越積極,對當前慈善發展環境的評價越高。開展慈善實踐、參與慈善服務,正是宣傳普及慈善法的有效方式。

“我們從2012年啟動‘愛心家庭’孤兒寄養項目,通過招募‘愛心家長’,與福利院孤兒進行科學綜合匹配後,組建‘愛心家庭’,每對‘愛心家長’肩負養育4名兒童的任務,並接受福利院委託的兒童監護義務。”瀋陽市兒童福利院院長孫艷鳳介紹,“愛心家長”長年與孤兒在福利院共同生活,並精心照顧他們的學習、健康、安全等,兒童在這裡得到“父母”的關愛、兄弟姐妹的情誼以及家庭的溫暖,有助於彌補內心的孤單和缺失。

除了“愛心家庭”,在瀋陽市兒童福利院,執法檢查組還看到更多暖心之舉。程欣榮是一名退休教師,退休後她便主動來到福利院,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為這裡的殘障、腦癱兒童進行教學和輔助治療。如今,這已是她在福利院進行志願服務的第四個年頭,在她孜孜不倦的教導下,讓很多腦癱兒童既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執法檢查組認為,慈善法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讓這部法律走進群眾心裏。例如,近年來,山西省通過結合“七五”普法、慈善主題活動、組織開展學習培訓、脫貧攻堅重大任務、推動慈善文化建設等方面,對慈善法進行廣泛宣傳。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全省組織宣傳活動100余次,參與群眾達10余萬人次。

對此,執法檢查組建議,要加大慈善法的宣傳力度,加強公民慈善理念教育,更好地營造全社會的慈善氛圍。結合即將制訂的“八五”普法規劃,充分利用“中華慈善日”等契機,發揮執法部門和主流媒體的職能作用,發揮慈善組織和新媒體優勢,開展形式更多樣、內容更豐富的慈善實踐活動和法律宣傳。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2日 12版)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