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關注民生>
廣西數百萬貧困人口依託産業幫扶增收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10-10  責任編輯:楚丹

國慶長假期間,在位於中越邊境地區的廣西崇左市龍州縣上降鄉梓叢村百香果種植基地,果農們忙著採摘打包鮮果,一箱箱百香果通過電商被銷往各地。

梓叢村村民寧封安説,去年開始,他承包村裏百香果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的30畝百香果,合作社出種苗、化肥,並進行技術指導,他負責種植管護,最後由合作社來銷售,銷售收入按五五比例分成。“一畝地預計能收穫2000斤果,按一斤2元銷售價格計算,今年我家靠百香果收入好幾萬元。”寧封安説。

百香果是梓叢村重要的脫貧産業。2019年開始,村“兩委”將80畝百香果基地承包給種植戶管理,4戶村民與合作社達成承包協議。基地為80多戶農戶帶來土地租金收入,還提供10多個工作崗位。梓叢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國成介紹,村裏百香果處於盛産期,預計今年銷售收入20多萬元,將為村集體經濟創收超過2萬元,為62戶入股貧困戶每戶創收300元以上。目前,梓叢村已脫貧摘帽。

在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者浪鄉麼窩村,今年5月成立的村民合作社,採用“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承包經營470畝茶園,吸收貧困戶到茶園管護茶樹、採摘茶葉,以就業扶貧方式助農增收。

麼窩村駐村第一書記黃遠聲説:“目前合作社帶動95戶102人就業,其中貧困戶76戶81人,佔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40%多,一年預計帶動群眾增收共計40多萬元。”

除了特色種植業,許多貧困地區在特色養殖業方面精準發力。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近90%的面積是石山,被稱為“石山王國”。過去群眾在山坡地種玉米,不僅謀生艱難,還加劇了水土流失。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當地創新推行“貸牛還牛、貸羊還羊”和糧改飼等生態種養模式,貧困群眾戶均每年養1頭牛或10隻羊。

河池市副市長、都安縣委書記陳繼勇説,都安縣“貸牛還牛、貸羊還羊”産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全縣瑤山牛存欄量從2016年的8萬頭髮展到現在的16.2萬頭,澳寒羊從零發展到10萬隻,累計帶動13.28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近年來,廣西將壯大扶貧産業擺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産業,構建形成“縣有扶貧支柱産業、村有扶貧主導産業、戶有增收致富産業”的産業脫貧格局。今年以來,廣西累計發放産業獎補資金39.56億元。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説,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廣西已脫貧的450萬人中,有426萬貧困人口通過産業幫扶實現增收,佔脫貧人口的94.67%。(新華社記者何偉)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