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卡陽村:“光棍村”的華麗轉身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10-09 責任編輯:楚丹 |
這是10月7日拍攝的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攔隆口鎮卡陽村。新華社記者張龍攝 “我第一次來卡陽村,是20年前出嫁的那天。”48歲的陳英芳在廚房一邊做釀皮,一邊和兒媳婦嘮家常。 陳英芳的娘家在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剛到村裏的那天,我就後悔了。”她説,進村路是一條“搓板路”,遍地的石頭有拳頭那麼大,婚房是一間走風漏氣的破土房,到處都是光禿禿的荒山。“大家常年外出打工、在家種地,一年到頭最多掙兩三千塊。” 卡陽村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攔隆口鎮,地處腦山地區,曾是十里八鄉有名的貧困村。“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前的卡陽村,山是荒草坡,地是坡耕地,水土流失嚴重,水土流失面積佔全村面積的70%左右,村民廣種薄收,生活困難,2014年以前,每人平均年收入僅2000元左右。”卡陽村黨支部書記祁生海説。 10月7日,在卡陽村景區內務工的村民王進成(左二)帶著遊客體驗騎馬。新華社記者張龍攝 近幾年,隨著國家多項惠農政策出臺,卡陽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建成的鄉村扶貧旅遊公路,讓石頭路變成了柏油路;農村危房改造讓全村200多戶村民的土房子變成磚瓦房;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將上百公頃的耕地改造為梯田…… 滿目荒山禿嶺變成了層層綠色梯田。“坡改梯後糧食産量從平均畝産300斤提升到600多斤,村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祁生海説,好政策讓卡陽村變了模樣,而近幾年開發鄉村旅遊景區,則讓村民們吃上了“生態旅遊飯”。 10月7日,遊客在卡陽村景區內遊玩。新華社記者張龍攝 卡陽村所轄的卡陽林區地處上五莊國營林場西南部。2015年,憑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卡陽村引來企業投資,修建景區,“靠山吃山”發展旅遊産業,把村莊改造和景區建設相結合,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陳英芳把做好的洋芋釀皮一張一張平鋪在案板上,剛炸的油餅香氣撲鼻。一會兒,這些特色小吃將送往幾公里外的卡陽景區小吃攤。從今年4月至今,陳英芳靠經營景區小吃攤,收入大概有3萬元。 同是外地媳婦,兒媳婦晁慧出嫁的場景與婆婆陳英芳截然不同。今年1月,她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嫁到卡陽村。“出嫁那天,車隊沿著柏油路一直開到家門口。我父母聽説卡陽村這些年發展得不錯,也很放心把我嫁過來,現實的確沒有讓他們失望。”晁慧説。 據了解,過去卡陽村經濟收入低,適齡單身青年多。2015年以前,每年最多能娶進1個媳婦,是遠近聞名的“光棍村”。如今的卡陽村富起來了,近5年就迎娶了60多位新娘。 10月7日,在卡陽村內的一家農家樂,在這裡務工的村民陳月為遊客端送果盤。新華社記者張龍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地村民緊緊抓住發展機會,全村256戶有近100戶村民在景區擺起小吃攤、開起農家樂、當起保潔員,在家門口就業,日子也越過越好。 趙邦興就是第一批開農家樂的村民。“我身體不太好,以前是村裏的貧困戶。2016年,用村裏發放的産業發展資金開起農家樂,沒想到第一年就掙了近3萬元。”趙邦興説,今年受疫情影響,景區營業時間推遲,自家的農家樂也沒開業,正發愁生計問題,村裏通過評選,讓他當了生態護林員,“每天去林場巡邏檢查,每月還有1800元固定工資,很知足了。” 10月7日,遊客在卡陽村景區內乘坐觀光車遊玩。新華社記者張龍攝 在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卡陽村也在努力保護好這片土地。2018年以來,全村種植景觀山杏林1000余畝,村民環保意識增強,垃圾不再亂堆亂放,房前屋後還自發種植花卉,昔日的窮山坳如今變成了高原上的美麗鄉村。 雖然農家樂沒營業,但趙邦興依舊把家裏的桌椅、門前的小院打掃得乾乾淨淨。“明年想繼續開農家樂,趁著還有精力,再給孩子們多掙點學費。農村發展越來越好,我有信心能幹好!”他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