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焦點圖片>
垃圾分類撬動大發展 “秀水舟山”美麗經濟蓄勢起飛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9-30  責任編輯:楚丹

端頭村垃圾分類研學基地 蔣啟明 攝

中新網永康9月29日電題:垃圾分類撬動大發展“秀水舟山”美麗經濟蓄勢起飛

記者趙曄嬌

“春閱楊溪水,夏觀濕地雲,秋賞潭湖月,冬吟白岩雪。”一篇《浙中舟山地景賦》引發人對“秀水舟山”無限的想像與憧憬。

《浙中舟山地景賦》。舟山鎮提供

《浙中舟山地景賦》描繪的是浙江省永康市舟山鎮的勝景。這裡有一個農村垃圾分類網紅村,端頭自然村“每人平均日産垃圾僅38克”,約等於一個雞蛋的重量,引領了農村垃圾分類的新風尚。

小小的垃圾更是撬動了“秀水舟山”大發展。百幢古民居、鬼斧神工般的岩宕群、神秘的岩畫、省級最具特色濕地、紅三團紀念館、一個個像端頭這樣的美麗鄉村,構成了全域旅遊的新格局,“美麗經濟”蓄勢起飛。

神秘的古岩畫。舟山鎮提供

蝶變之起源:垃圾分類分出網紅村

改變要從農村垃圾分類開始説起。

2016年,當金華農村垃圾分類經驗在全國推廣時,端頭村因地制宜自創農村垃圾分類“端頭模式”。

這裡依偎溪畔,村道整潔乾淨。村黨支部書記俞海道出了這背後的秘密:精細。

精細在重源頭。三色垃圾袋個個有編號,黑色、綠色、藍色分別收集其他垃圾、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村民按顏色投放進小木屋垃圾房。“垃圾袋上有編號,投放不好會有志願者來指導,村微信群內也會被批評。”未遲民宿的管家胡冬婷表示。

精細在對垃圾進行二次分類。垃圾分揀員將大類下面再細分為15類,按照廢品屬性歸類、擺放,並在垃圾收集過程中嚴格遵守乾濕分類運輸規則,嚴防前期分類後期混合。垃圾分揀站內放置15個垃圾箱,分揀員分揀檢查後,在相應的登記簿上,做好垃圾袋發放、廢舊電池回收、農戶垃圾分類等級記錄。

精細在有幾本垃圾兌換賬。依託村內小店,端頭村設立了資源兌換超市,還有幾本翻得已經卷邊的本子,詳細記錄著每一筆兌換賬。“廢舊電池可以以舊換新,燈泡燈管可以換一袋食鹽,18個積分還可以換一把雨傘。”兌換點人員應菊群説。

經過近4年的創新實踐,端頭村從一個無工業、無名氣、無集體收入的“三無”村莊,一躍成為垃圾分類“網紅村”。

如今的端頭,其風貌透過一位文人留下的《端岩賦》可領略一二:凈美邑鄉、錦繡田園、民風淳樸、景色校驗,名曰-端頭,形勝桃源,綠道環村繞、芙蓉入畫間、卉茵花嫵媚,濕地鷺翩躚。更著舍清新,人陶然。厘塵垢成樣板,居睦鄰以永年。忠孝民尚德、重學業崇賢。鐘靈地,孰不留連。

氣勢恢弘的舟山鎮岩宕群。舟山鎮提供

垃圾成支點: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勝勢

垃圾分類每年吸引各地近萬人來到端頭村。人氣旺了,新的問題隨之暴露出來:旅遊團、學習團來看一圈就走,吃不在村裏、住不在村裏,垃圾分類讓村民有了“面子”,可致富增收的“裏子”在哪?

村兩委動起腦筋:建民宿,讓客人都留下來!

錢在哪?這沒有難倒對美好生活越發嚮往的端頭人,村集體經濟投入一點,村兩委幹部有魄力、敢擔當,以個人的名義向銀行貸款,再發動村民入股,就這樣總投資近1000萬元,佔地640平方米,融合餐飲、政務、商務、會議接待等功能的塘湖山莊拔地而起,在4月正式開門營業,已有80多萬的收入。

塘湖山莊還結合文化傳統和垃圾分類“金名片”,打造了塘湖書院和垃圾分類研學基地,構建集國學文化、農耕文化、垃圾分類科普等組成的親子教育研學旅遊平臺。

“隨著塘湖山莊的落地,‘春來端頭遊綠道,夏拍荷花賞美景,秋摘果實體驗遊,冬來書院聽山水’的旅遊招牌已實至名歸。只要有人來,鄉村就有希望。”俞海滿懷信心地説。近年來為了發展家鄉,俞海放棄在城中的事業全身心投入其中,帶領村民齊心幹,這樣的一份紅色初心,在今天滾燙依舊。

目前,端頭村正在對接旅遊社,希望招來更多遊客。“我們村緊鄰永康方岩、縉雲仙都等著名景區,舟山鎮旅遊資源也非常豐富,發展鄉村旅遊大有奔頭,現在正是開民宿的好時候,接待客人就跟接待自己的兒子媳婦一樣的。”端頭村原村主任、端岩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項建仁説。

村民應小青將新樓房改造成民宿,取名“蘭亭”。談起為啥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她説自己是被村兩委帶著村民增收致富的精神給感動了,“我25歲嫁到端頭,這裡太窮了,和隔壁臺門村共用一個變壓器,除夕夜,兩個村莊一起開燈,燈光就跟螢火蟲一樣微弱。”憶起往昔,應小青的眼角有點濕潤。

她説:“新一屆村班子上任後,帶領大家在村口修起端頭大橋,蓋起綜合樓,澆好水泥路,還通了自來水,垃圾分類更是做得全國都有名氣。我肯定要大力支援村裏的工作。”

好的生態環境帶來的改變不僅如此,舟山鎮還希望在銅山村打造戶外運動休閒基地。

銅山村,13條山巒形成了“三屏拱衛、十龍群舞”的宏偉山勢,有大小山峰49座,梯田梯地接天入雲,古道公路蜿蜒盤旋,十八寮民居點點綴其間,縱橫交錯的古道網路穿插其中。

“我們這裡有1條省級最美森林古道——錢王古道,沿途有豐富的自然風景資源和歷史文化積澱,包括錢王文化、紅色文化、五金文化和自然環境等。我們連續舉辦了多屆古道越野跑賽。希望有客商鄉賢來投資,將戶外運動和民宿旅遊産業結合在一起開發。”銅山村村書記程建華期待著。

好生態孕育出的好柿子也正走出大山。

“大家都説方山柿好,出自飲用水源頭。”浙江省示範性家庭農場農場主、永康市農合聯方山柿産業分會副理事長淩擇明告訴記者,“我們舟山鎮新樓鄉淩宅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柿子。方山柿就是我們的致富果。”

舟山鎮的生態優勢,正轉換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勝勢,越來越多的百姓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道路上越走越寬。

文化之賦能:鄉村振興留住鄉愁

石文化、古岩畫、紅色文化、古民居文化……文旅融合正改變著這個鄉鎮。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這句話在舟山鎮家喻戶曉。

臺門村是著名的條石村,上山“打岩頭”是臺門村的主要經濟來源。臺門村村委委員應高華告訴記者,2014年,採石廠順應時代發展關停,沒了生計的村民外出打工,熱鬧非凡的村莊第一次沉寂下來。

怎麼重新讓村裏活起來?

靠的還是石頭!臺門村地貌獨特,村東枕日月山,村北倚水碓山,村南擁前山,山山相連,呈半環抱之勢。村西臨潭湖,村外道路沿村彎曲,與環山呼應,呈太極圖形狀。村中還有一條溪流呈“反S形”流淌,村民稱之為太極溪。依託獨特的採石文化、太極文化,該村正致力打造太極石頭文化村。

從村北入村,6根大石柱子呈現在眼前,村民稱之為六和柱。石柱的正反兩面分別寫有“臺門金石善水”“臺門崇文尚武”幾個大字。往村裏走便可到達臺門村文化禮堂,臺門人就地取材,用條石打造了重達1000多公斤的石門,門面印刻“洪武通寶”銅錢圖案,令人嘖嘖稱奇。

再往村內走,一幢幢石頭房迎面而來,村民用石頭打造成火爐、雞舍、柵欄等生活用品,沿路的石頭燈箱、石頭花壇別具特色,村裏還有一個石頭文化博物館,陳列著石磨、石臼、石柱等上百種石制用品和石雕作品,博物館正中間,由鵝卵石拼湊成一幅太極八卦圖,氣勢不凡。

村民應美婷的父親是第一批上山“打岩頭”的,她女承父業,練成一手在石頭上刻字的好手藝,她説:“我們村裏的人幹啥都離不開石頭,以後的好日子也還要靠石頭”。

“以前靠石頭吃飯,以後要靠美麗吃飯。”臺門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應廣鳳談著思路,我們打算好好提升石頭博物館,讓城裏人體驗石頭文化,再開個小店銷售石頭元寶、石頭香薰燈等。”

村支部書記朱躍俊説,臺門村已完善日月山遊步道、閣樓涼亭等硬體,接下去希望做好招商引資,借助舟山鎮旅遊風情小鎮建設的東風,做活業態吸進遊客,讓太極石頭文化煥發新的生機。

記者還了解到,臺門村周圍的山上還有許多因採石留下的岩宕,底部地勢低,落雨為潭,形成天然水池,池水碧藍,石壁峻峭。有的岩宕石壁高達幾十米,氣勢恢弘。舟山鎮有大大小小的岩宕80多個,岩宕群面積達20萬平方米。

舟山鎮的石頭仿佛有魔力,不僅生養了一方百姓,更承載了神秘的古岩畫。

2017年,當地人周閩堯在洪茂村滴水岩的一塊平石上意外發現奇怪的圖畫,“這怎麼像是被刻出來的一隻鳥呢?”這鳥刻在平石的正中間,輪廓分明,蹲伏著的,憨態可拘,小小的尖嘴朝向東方,尾巴則上翹著。再往西走,周閩堯又驚奇地發現耙一樣的圖案。這些“耙”沒有柄,上方均露出一個不規則的圓頭,緊挨著頭的是四根朝下的線條,像是“耙齒”。

這樣的圖案在邊上還有一些分佈。和洪茂村相比,臺門村的古岩畫種類多樣,有耙形的,也有田字形的,還有田字下面帶耙齒形的。個別耙形的個頭,比滴水岩的大2倍左右。

這些古岩畫已被列為永康市級文保點。出現這麼多相似的圖符,會不會和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有關?這些問題正等著相關部門進一步去考證。

舟山鎮還有紅色文化。方山口村是永康市著名革命老區,90年前,中共永康中心縣委在徐公祠建立起第一個永康蘇維埃政府,並將永康、縉雲、仙居的遊擊隊集中在徐公祠進行整編,宣佈成立紅三團。

為記住這一段崢嶸歲月,方山口村不斷挖掘紅色文化,整合旅遊資源,先後成立紅三團紀念館、人民公社紀念館等,並完善停車場、標識標牌等基礎設施。目前,紅三團紀念館先後獲評浙江省國防教育基地、浙江省黨史教育基地。

“我們率先推出以‘穿紅軍衣、走紅軍路、吃紅軍飯’為主題的紅色教育系列體驗活動,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東風,吸引機關單位、事業團體的到來。明年是建黨100週年,我們有信心做好紅色旅遊。”方山口村黨支部書記徐天程説。

這裡的古民居文化也非常獨特。舟山二村保留著上百幢清末至民國初的歷史建築,村內水系、街巷格局保存完好,保留有眾多的宗祠、民居、商業店舖、古井、騎街樓等近代代表性建築。

鄉賢應淑婷在闊別家鄉20多年後回來了,在古民居開起飲品店、民宿、土特産店,最讓她上心的是村民家中的土特産。“我一個個村地跑,動員村民把芋頭、蘿蔔乾等土特産賣給我,我打算系統性地去推銷,帶動村民增收。”

應淑婷個性爽朗,她説:“有人説我回來投資是傻,我不為金錢,就想著把家鄉建設地更好,一步步來,哪怕3年5年10年!”

鄉賢等社會力量的注入,讓舟山鎮看到新的希望,該鎮黨委書記邱軍成説,將通過做好紅(紅色旅遊)黃(方山柿)藍(舟山藍)綠(綠水青山)“四色文章”,將舟山打造成特色彰顯,農旅興旺,富有美麗鄉愁宜居宜業宜遊的旅遊風情小鎮。

舟山鎮,因地域狹長,形似一葉扁舟而得名。如今,這一扁舟正承載著舟山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揚帆起航,喚醒一片片“沉睡”的美麗風景,駛向美麗未來。(完)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