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仁愛之心成為醫生的最強本領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9-30 責任編輯:楚丹 |
“一個真正的好醫生,不僅要有科學的腦、靈巧的手,更要有仁愛的心。”據新華社報道,近日,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衛健委正協同有關部委抓緊推進多項改革措施,以促進醫學科學和人文精神融合發展,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當前,對於醫生的評價標準,多以醫術為主要指標。誰的學歷高、外出深造的次數多,誰的名聲就響亮;誰的手術做得好、對疑難病診療更有經驗,誰就更受患者歡迎。其實,醫生能力有大小,但仁愛之心不分強弱,醫德也是衡量醫生稱職與否的重要考量。從現實來看,醫學頂級專家大都醫德高尚。兩者的內在邏輯是,醫德能夠驅使醫生精益求精,讓醫生在提高醫術方面下狠功夫,時間久了,醫德高尚者也就醫術高明瞭。 但現實中,可能有另一種情況,有的醫生手練得越來越靈巧,卻逐漸失去了一些溫度,有人恃才傲物,獨斷專行;有人仗著專家學者的身份,向患者索要紅包,等等。 強調醫生要有仁愛之心,就是在重新厘定醫生的評價標準,讓醫生擺正心態,知道什麼最重要,什麼次之。 過去,雖然醫學院校大都開設了醫德醫風教育,但學多學少、學好學壞、學習成效如何,往往並不重要,這使得醫德醫風的重要性在醫學生心中有所淡化。不久前,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醫德醫風等相關課程作為醫學院校的必修課程,這意味著醫德醫風將不再是所謂的“水課”,而是必須認真對待、重視的課程。 而對於重醫術輕醫德的糾偏,則需優化醫生的評價機制,將醫德納入評價體系,讓有仁愛之心、醫德高尚者在評職稱、晉陞等方面獲得優待。此舉的難處在於,醫德指標很難量化,患者滿意度等雖然可以作為醫德指標,但這類指標實在太少。如何開發更多醫德評價指標,是提高整體醫德水準需要攻克的難題。 讓患者生理、心理上都獲得更好的就診體驗,需要醫德與醫術的緊密結合。當醫德成為醫生的重要追求,仁愛之心成為醫生的最強本領時,醫生得到患者的善意回饋也勢必增加,尊醫重衛也就具備了更加堅實的群眾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