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美麗中國>
隴原秋日的“致富歌”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9-28  責任編輯:楚丹

新華社蘭州9月27日電題:隴原秋日的“致富歌”

新華社記者郭方達

甘肅華池縣的秋夜,當地居民們熱絡地聚在院子裏,興致很高地唱起了山歌。從黃土高原上的貧困縣,到整體脫貧的“幸福地”,在當地與天津對口幫扶的合力下,華池這片山洼洼裏的“致富歌”正唱得越來越響。

産業扶貧育新苗

作為天津市北辰區的對口幫扶縣,華池縣居民過去的日子並不好過。地處甘肅東部,溝壑縱橫,崎嶇的山路加上匱乏的耕地在過去的年歲裏成為壓在産業發展上的“鐵秤砣”,任誰也難以搬動,三成以上的貧困發生率更是令當地幹部群眾眉頭緊鎖。

這一切,隨著脫貧攻堅的一聲春雷而有了轉機。在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2017年9月,北辰區政府與華池縣簽訂對口幫扶協議。

採摘香菇、菌棒整理……華池縣津華香菇科技扶貧産業示範園的計劃總投資超過一億元人民幣,該項目已經成為帶動當地村民增收的“火車頭”。

企業負責人李峰告訴記者,在援助資金與當地自籌的支援下,目前示範園區已經完成部分建設並已投産,建設完畢後年香菇産量預計將達880噸以上。

有了“資金活水”,找準産業出路,擼起袖子加油幹就成了常態。在城壕鎮,佔地60多畝的湖羊養殖合作社就此成立。育成、妊娠等數個不同功能的羊舍裏已經飼養了超過2400隻湖羊。工作人員馮騰龍告訴記者,參與養殖的同時還能獲得勞務收入以及年底分紅,過去曾因病致貧的自己已經成功脫貧,而像他這樣的脫貧戶不在少數。

據了解,華池縣累計利用天津幫扶資金1.028億元人民幣,按照“湖羊肉牛、飼草玉米、雜糧藥材”的産業扶貧思路,先後投入7000多萬元人民幣,新建、改造提升合作社46個。兩年多來,華池縣貧困發生率從30.4%下降到0.43%,已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生態扶貧培厚土

種一片林,固一片土,黃土高原這一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開山破林式的發展道路在華池絕對行不通。96萬畝天然次生林、20萬畝灌木林和近7萬畝人工林,華池現有的這片“綠墻”是當地水土涵養必不可少的綠色屏障。

既要摘掉窮帽子,又要護住綠林子,怎麼辦?紫坊畔鄉廟溝村村民高建青知道答案。

順著他的指引爬過小土坡,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山的沙棘樹。日頭西沉,隴東的山風逐漸轉涼,細密的樹葉迎著風簌簌地響。挂在枝頭的密密麻麻的橙色“小燈籠”就是破解難題的秘訣。

高建青告訴記者,華池的氣候極適合沙棘果成長,幾乎到了“人種天養”的地步。由於沙棘汁這種綠色飲品逐漸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沙棘樹也成為華池人的“寶貝”。

靠著采收沙棘果再統一銷售給飲料加工企業,高建青短短幾年就從貧困戶成了致富典型。“沙棘果的采收時間一般正好趕上農閒,種地的間隙採摘沙棘果,已經成為許多人創收的新手段。”高建青表示,兩個月左右的採摘期,農戶就能掙個上萬元。

抓牢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2019年以來,北辰區共計投入資金1086.95萬元人民幣,在華池縣柔遠鎮建設生態林,栽植林木19637畝,其中能夠産生效益的沙棘、油松産業林達到18737畝。

華池縣副縣長劉建波表示,生態林項目全部完成後,預計將增加全縣森林覆蓋率近0.4個百分點,在提高水土涵養能力的同時,沙棘的産銷也能帶來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目前已經帶動688戶貧困戶穩定增收。

教育培訓斷窮根

瑯瑯的讀書聲繞過街巷,從牌匾上寫著“列寧學校”的院落裏傳出。這所誕生於硝煙的學校,是陜甘邊區第一所紅色學校。南梁陜甘邊區革命政府舊址旁的幾個簡易窯洞,就是這所紅色學校最初的教學點。

點著油燈,聽著窗外呼嘯的風聲,過去的時光裏,許許多多的革命者的最初教育,便是在這裡起步。新中國成立後,學校經過數次擴建,但在義務教育早已普及的當下,學校的軟硬體條件已經無法滿足當地群眾的需要。

再窮不能窮教育,在天津援助資金以及當地政府的支援下,列寧小學開展了三期擴建工作,項目概算總投資達到1.3億元人民幣,規劃建築總面積超過兩萬平方米。建成後,學校可容納超過1400名適齡兒童入學,大大緩解當地義務教育階段資源緊張的難題。

在項目現場,數棟嶄新的樓宇已經基本完工。校長方向陽認為,教育始終是脫貧致富的根本落點之一,提升辦學條件,加強教師培訓交流,保證教育資源公平,都是保障徹底斬斷窮根的必要手段。

“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在義務教育階段快馬揚鞭的同時,就業技能培訓也得齊頭並進。“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華池當地積極開展電焊、縫紉、理髮等貧困戶技能培訓,培訓貧困勞動力1103人,先後舉辦數場東西部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實現勞務輸轉就業超千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有效破解外出務工難問題,華池當地積極幫助東部協作區解決用工難問題,與天津採用“訂單式”“點對點”“一站式接送”等方式,幫助貧困人員順利就業。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