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聚焦公益>
成都社區志願服務常態化 200多萬市民走進社區參與志願服務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9-25  責任編輯:楚丹

有著4500多年的文明史、23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出“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的成都,也積澱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

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通過開展社區志願服務的實踐,為社區發展治理凝聚了更多群眾力量,為城市文明進步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2017年以來,成都圍繞深入推進社區發展治理,推出“在社區·愛成都”社區志願服務品牌,2019年以“社區志願服務361行動”為主線,聚焦志願者主動參與、鄰里關愛互助,有力提升了社區志願服務影響力、促進社區志願服務常態化。

多措並舉社區志願服務制度化

壯大志願服務隊伍,打造志願服務品牌,加大扶持培育志願服務組織,將其作為轉變特大城市發展治理方式重要載體和建設“友善公益之城”重要力量。《成都市深化社區志願服務的實施方案》把社區志願服務納入社區發展治理體系中,為成都社區志願服務工作構建了制度框架。根據該方案,成都提出將開展社區志願者隊伍發展、組織培育、效能提升、評價激勵、要素保障行動。

如今,《成都市深化社區志願服務的實施方案》中的目標和規劃正一步步轉化為一系列可視化的落地舉措、成果:根據市委社治委統計數據顯示,平均每天有超過500名市民成為志願者、每天開展超過300場志願服務、力爭實現需要幫助的市民全覆蓋,傳遞城市溫暖。目前,全市已有200多萬市民走進社區參與志願服務,在成都的各個角落、各項領域,傳遞著“向上、向善、向美”的社區精神,守護我們詩意棲居的美麗家園。

全域參與 人人都是社區志願者

社區志願服務要制度化、常態化進行,其前提條件是要有穩定的志願服務隊伍,要讓更多的社區居民參與進來。在成都,每個人都可以是社區志願者,“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新風尚正在日益顯現,全社會共同營造起“尊重志願者、愛護志願者、成為志願者”的良好氛圍。

為了讓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其中,成都創新形式,打出系列組合拳——發佈成都市社區志願服務推動大使,啟動社區志願服務聯合行動——夥伴牽手計劃,通過招募專家導師志願者致力於志願者品牌項目升級、品牌項目推廣、志願服務標準化建設等。

知名人士利用自身社會影響力推動社區志願服務常態化。2018年,羅小剛、馬薇成為成都社區志願服務推廣大使。2019年,馮家妹、汪希也加入到了推動大使的行列,他們致力於社區志願服務的動員、宣傳、推廣,促進成都社區志願服務再上臺階。李雙江老師弟子、《鴻雁》原唱范海榮;國內流行樂女歌手、《快樂女聲》全國7強王藝潔等,紛紛加入到“音為志願樂動天府”歌曲的創作中,音樂的天然號召力、影響力,傳唱了志願服務、天府文化,讓志願服務暖社區,讓天府文化潤鄰里。與此同時,通過整合戲劇專業人士的力量,用戲劇的方法,調動社區志願者參與到社區志願服務戲劇節目的排練,更多的社區居民了解社區志願服務,參與社區志願服務,社區志願服務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當前,成都已實現全市各部門、23個區(市)縣的全域參與,形成了以區(市)縣社治委為主體,其他各部門積極參與的全域社區志願服務傳播和推廣工作的良好局面。

專業化發展 開展社區志願服務361行動

兩年前,成都在全國率先設立了社區志願服務日。2019年以來,成都以“社區志願服務361行動”為主線,聚焦志願者主動參與、鄰里關愛互助,旨在提升社區志願服務影響力、促進社區志願服務常態化。以聚焦成都社區志願服務品牌影響力提升的社區志願服務361行動,包括3項基礎工作、6項特色行動、1個年終盛典。

其中,3項基礎工作是指社區志願服務雙選站(旨在逐步形成多個類別的社區志願服務小隊)、尋找社區志願服務“十大感動人物”和社區志願服務品牌項目評選。“6”項特色行動則為“音為志願·樂動天府”、“第三隻眼見證社區力量”、“Xi説社區溫度”、建立#“在社區·愛成都”#線上話題專欄、舉辦“話説V社區”沙龍和論壇、梳理和推廣當年的社區志願服務品牌項目。“1”個年終盛典則是在社區志願服務日舉行的社區志願服務周活動啟動儀式暨年終盛典。

當前,一批品牌項目正樹立起成都社區志願服務的標桿。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繼續面向社會推廣,調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社區志願服務,共同推動更具專業化的社區志願服務項目的落地與實施。同時,將針對歷年來的品牌項目開展梳理工作,讓社區志願服務項目更加專業、豐富。(來源成都日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