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榜樣公益>
十萬分之一的美麗等待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9-24  責任編輯:楚丹

“造血幹細胞移植,非血緣之間的配型成功率大概是十萬分之一。祝賀你即將成為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得知配型成功,中華骨髓庫湖南分庫管理中心主任張讚長舒一口氣,給湖南理工學院歷史建築保護專業2018級學生李揚發去祝賀資訊。

李揚是湖南理工學院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第16位志願者。中華骨髓庫全國聯網後配型成功第一人、中華骨髓庫跨國捐贈第一人都出自該校。

抗疫期間的溫情接力

“這是我第一次獻血,也是送給自己的成人禮,有點兒激動還有點兒忐忑呢。”9月4日一開學,湖南理工學院應用數學專業大二學生羅雨婷在返校復課後首次獻血。

在同學眼中,略顯瘦弱、年紀最小的羅雨婷是全班的“保護對象”。可小身體卻有大能量,繪製無償獻血宣傳海報、製作獻血知識宣傳手冊、登記獻血學生資訊……哪都有她的身影。

就在前不久,00後羅雨婷報名加入學校無償獻血志願服務團隊,成為該團隊年齡最小的一名團隊成員。開朗、愛笑的她主動申請加入團隊的宣傳組,向在校大學生普及獻血知識,讓更多的學生加入無償獻血隊伍。

作為岳陽市最年輕的無償獻血公益團隊,團隊現有的5名90後與18名00後成員每年都參與無償獻血,每年組織策劃無償獻血活動多達10次,併為全校獻血學生提供諮詢與幫助。

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武漢採血量大幅度下降,臨床用血面臨極大壓力,血庫告急。毗鄰湖北省的岳陽市緊急動員,然而社會採血近乎停滯,哪有大規模血源?當時全國為數不多全面複學復課的湖南理工學院,成為不二之選。

得知血庫告急的消息,團隊立即策劃了一場“助力抗疫,獻血傳遞愛心”的活動。

封閉的校門打開了,採血車一輛接著一輛進出,熱血源源不斷地向武漢輸送。

正準備離校的大四學生李明輝聽到獻血活動後匆忙趕來,他説:“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希望通過無償獻血助力抗疫,回饋社會。”

學長學姐帶頭做,學弟學妹跟著學。00後接班90後,從大四到大一,從老生到新生,無償獻血行動在校園裏溫情接力。

“過去一聽打針抽血就會害怕,但聽學長學姐宣講無償獻血的重要意義、介紹相關知識後,覺得並沒有那麼可怕,反而心中有一種真正長大、為社會作貢獻的自豪感。”大一新生何情説。

代代相傳的責任接力

今年4月29日,在湖南省人民醫院血液科的幹細胞採集室內,湖南理工學院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大二學生周晨曦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當日,採集造血幹細胞混懸液172毫升。

他的勇氣與愛心,給了一個陌生而遙遠的白血病患者重生的希望。

3月初,周晨曦接到益陽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告知他的造血幹細胞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匹配。當時,很多地區仍未解封,怎麼作準備、如何去捐獻、會不會影響學業是擺在周晨曦面前一道道的“難題”。

00後的他,第一次面對人生“大考”沒有一點退縮,他毅然決定疫情期間第一時間捐獻,為白血病患者爭取寶貴時間。

“一直聽聞學校14位‘勇士’的故事,他們勇敢堅毅、無私奉獻。今天,我也勇敢地接過‘接力棒’,讓奉獻精神繼續傳承。”當天,周晨曦拿到學校老師專程帶來的獎狀和校長獎學金時激動地説。

周晨曦所説的14位“勇士”,是該校自2003年以來14位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學生,作為全校的榜樣,他們的故事在校園中流傳。他們中,有成為中華骨髓庫全國聯網後配型成功第一人的陳欣;有為新加坡某青年捐獻造血幹細胞、中華骨髓庫跨國捐贈第一人的郝晴晴;有為了捐獻造血幹細胞放棄研究生復試的吉凱;有大學4年期間無償獻血5次並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李洲……該校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人數,在全國高校遙遙領先。

據介紹,1997年岳陽市榮家灣車站“429”車難緊急救援中,全校500多名師生緊急無償獻血4.5萬毫升,一時轟動全國。

德育課堂搬到社會活動一線

走進諮詢室、快速檢測室和單採大廳,聆聽獻血知識講座、參觀血液採集、檢驗、分離、貯存的過程,全面了解血站的採供血運作……今年暑期,該校數學學院社會實踐團隊的學生來到岳陽市中心血站“探秘”血液“旅程”。學生陳紅在參觀中了解到,血站承擔著全市醫療機構每年14噸臨床用血的重任,讓無數臨床患者重獲新生。剛參觀完血站,他就在大學任務清單本上添了一項“神聖任務”:“大學期間完成一次無償獻血。”

“走進中心血站,感受每一滴血的溫暖旅程。讓學生們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增長學識,讓學生們在實地探訪中了解獻血過程,傳承奉獻精神。”帶隊教師易政群説。

湖南理工學院校長盧先明介紹,學校把德育課堂搬到社會活動一線,讓愛心育人的理念在學生親身經歷後深入人心。近年來,湖南理工學院與市紅十字會和市政府獻血辦協商,成立岳陽市高校首支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中隊;與市中心血站合作,設立大學生道德實踐培訓基地,讓學生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來自岳陽市中心血站的數據顯示,僅2019年,湖南理工學院參加無償獻血的師生達1018人次。

田夏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洪克非來源:中國青年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