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模範>
何梅:“逆行”的鄉村幼師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9-23  責任編輯:楚丹

7月2日上午11時11分,貴州省赫章縣發生4.5級地震。赫章縣城關鎮中心幼兒園一共有5個班,地震發生時,有4個班的孩子在教室,1個班在室外活動。

地震剛發生時,幼兒園教師何梅就從辦公室跑向教室,組織學生躲藏避險。幼兒園建築老舊,何梅擔心震後有危險。震感一消失,何梅和老師們立即向外疏散孩子。

事後,人們通過監控視頻發現,地震發生後7秒鐘,孩子們就躲到了課桌下,又過了10秒鐘,所有孩子都安全撤離到操場上。

17秒,32名孩子安全撤離教室,這堪稱“教科書式的撤離”,何梅在網路上被譽為“最美逆行教師”。

這不是何梅的第一次“逆行”。

2012年,何梅離開工作6年的小學,調到這所幼兒園工作。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份專業門檻更低的工作,但何梅堅定地“逆行”了。

何梅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我自己沒有上過幼兒園,但是在小學上課的時候看到,上幼兒園和不上幼兒園的農村孩子在學習品質、生活習慣等方面有一些差異。我希望能從更小的年齡階段去了解孩子們的教育需求和學習生活狀態,從他們更小的時候關心、引導他們。”

赫章縣城關鎮中心幼兒園創辦于1998年,大部分在職教師都非幼教專業出身。近年來,貴州一些富餘崗位上的小學教師通過業務技能培訓後,轉崗到幼兒園,何梅就是其中一員。

何梅轉崗為幼師後,周圍的人以為,她少了很多教學任務,工作一定更輕鬆了。但何梅卻迎來了挫敗感。

她發現,自己所學的專業、教小學生的方法在幼兒園完全不奏效。剛入園的小班寶貝們哭成一團,哄好這個,那個又哭了;這邊在跳舞,那邊卻在打鬧……不僅如此,很多家長也不支援、不認可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剛開始是感覺有點後悔的”。

由於園裏經費緊張,採購的教學用具很難滿足需求,何梅就在網上學習自製教具。她利用家鄉的自然材料和廢舊材料,和孩子們一起做玩具、玩遊戲,用樹葉、小石頭做貼畫,用竹子做高蹺,用礦泉水瓶製作氣球小推車,色拉油桶製作浮沉小實驗,廢舊光碟製作光碟氣球船……孩子們有了豐富的玩具,越來越喜歡來幼兒園,對能變廢為寶的“超人”何梅也越來越依賴。

“要有慈母般的愛心,凡事不厭的心態,才能讓孩子們健康成長。”這是何梅成為幼師後的體會。

有個由爺爺奶奶照顧的留守兒童,剛來幼兒園時常常要人背,不然就哭鬧。何梅就天天背著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讓孩子適應。

有個孩子爸爸媽媽離婚了,平時由奶奶照顧。孩子缺少父愛和母愛,在學校也很孤僻,愛哭鬧。何梅了解情況後,經常找孩子交流,細心觀察孩子的表現。她發現,這個小朋友愛畫畫,擅長講繪本故事。何梅就找機會展示孩子的繪畫作品,讓孩子在小朋友們面前講故事,並給予表揚,漸漸地,這個孩子愛笑了、合群了。

有些家長認為,幼兒園老師就是“高級保姆”,幼兒園裏教的生活習慣也無足輕重。“比如説,我們鼓勵孩子自己吃飯。但是回到家裏,爺爺奶奶就會覺得小孩子自己吃飯會弄臟衣服,因此還是喂飯。”面對這些教育理念的衝突,何梅就耐下心來,一遍遍和家長溝通、勸説。

“雖然一個人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但如果能夠影響到更多的家庭,我覺得也是非常值得的。”通過何梅的努力,她發現這些原來不理解自己的家長們,到了孩子上大班時就已經非常信任自己了。有了“二寶”後,他們還要追著送到何梅班裏來。

“這個過程雖然很難很累,但也是一種收穫。我收穫了孩子和家長的信任,有時他們給我一個微笑、一個擁抱,我覺得暖暖的。”何梅説。

校園安全無小事,那次“教科書式的撤離”,離不開何梅和同事對孩子們長期的安全教育。

“當時,房屋晃動了,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地震,就在那瞬間,我想到距離安全出口最遠的大二班在二樓最邊上,如果房屋倒塌,肯定要從最邊上開始,那裏是最危險的。”何梅回憶起當天的場景,仍有些激動,“我在辦公室裏喊了聲‘地震了’,就拔腿跑到大二班。”大二班孩子們全部撤離到操場時,只過了不到1分鐘。

何梅與同事堅持每週開展一次符合幼兒特點的安全主題教育活動,每月開展一次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每學期開展一次防震演練;採取主題班會、家訪、電話、微信、告家長一封信、發放各類安全宣傳畫冊等方式,開展安全知識宣傳活動,切實提高家長對孩子的安全保護能力和意識。

何梅説:“我們幼兒園是老舊園,安全隱患相對多一些,孩子們年齡小,要多進行安全教育和逃生演練,提高孩子自我保護意識。”

長期以來,幼兒教師的重要性總是被人低估,鄉村幼兒教師則面對著更多的困難和不理解。何梅認為,學前教育階段雖然不能用成績來衡量孩子,但能給孩子們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希望人們能夠給予基層幼兒園更多的關注,它改變的是一個又一個鄉村家庭,包括留守兒童家庭。希望人們支援信任我們,理解我們做的教育。”何梅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葉雨婷來源:中國青年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