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聚焦公益>
一棵樹如何帶富一個極貧鄉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9-11  責任編輯:楚丹

 

  石阡縣長榮苗木苗圃産業園內待售的楠木苗。 記者歐甸丘攝

  站在貴州石阡縣國榮鄉代山村的高山上,俯視腳下鬱鬱蔥蔥的楠木林,千余萬株楠木迎風招展,百餘名村民在樹林中揮汗如雨。

  三年來,一棵樹奇跡般帶富了一個鄉。市場之手推動楠木走向規模化、商品化,撕掉了貼在村民頭上的貧困標簽。

  楠木栽上荒山

  數百年來,儘管懷抱著珍貴苗木——楠木,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的國榮鄉卻始終未走出貧困的泥淖,甚至還戴上了貴州省極度貧困鄉的“帽子”。鄉內新陽村、葛宋村、代山村一帶,流傳著“山高坡陡路難走,娶個媳婦留不住”的民歌,刻畫出當地曾經的貧困面貌。

  “種出來的苞谷賣不到幾個錢,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村裏抬得動棺材的人都沒幾個了。眼睜睜看著田地撂荒,只能幹著急。”回憶過去,69歲的代山村村民張慶銀説。

  窮則思變,冀以小康。國榮鄉脫貧靠什麼?

  “必須從‘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處著手,於是選擇了楠木。這裡是貴州為數不多,以楠木為本地樹種的地區,生態環境適宜培育優質楠木。”國榮鄉鄉長郭鋒説。

  2017年,國家級龍頭企業湖南長瀏集團與國榮鄉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石阡縣長榮聯合投資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投入資金2000萬元,入駐國榮鄉葛宋村、代山村一帶發展楠木産業,建設石阡縣長榮苗木苗圃産業園。

  當時,儘管楠木在國榮鄉已然歷史悠久,但一直處於自生自滅狀態,老百姓缺乏培育楠木的技術,更缺乏將楠木推向市場的思維及觀念。

  “土地不種苞谷,都拿去種楠木,以後吃什麼?喝什麼?”面對鄉村幹部流轉土地種楠木的動議,64歲的村民李仁昌説出了自己當時的憂慮。

  為了打消群眾顧慮,企業和鄉村幹部逐一登門拜訪群眾,講述發展楠木産業的優勢,終於取得了群眾的理解。“村民紛紛到基地參與務工,每天能拿到80至100元的工資,嘗到了‘甜頭’,為産業後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郭鋒説。

  截至8月底,石阡縣長榮苗木苗圃産業園已建成3200畝苗圃,其中核心示範區1200畝,輻射帶動2000畝,共繁育金絲楠木1400萬株,還種植有紫薇、月季等65個高檔園林景觀品種。

  富口袋先富腦袋

  “在家門口‘上班’?以前想都不敢想。”42歲的國榮鄉新陽村村民周廷群笑著説。周廷群一家5口人,她家兩個孩子一個讀高中,一個讀初中。為了支援孩子讀書,周廷群不得不過完年便遠走他鄉打工,數年來先後輾轉于廣東、浙江等地。

  2017年冬天,回家過年時,周廷群看到家門口發展起了苗木苗圃産業,頓時萌生了去苗圃基地打零工的念頭。她説,80塊錢一天,算下來一個月能賺到2000多塊錢,既能照顧家庭,又能掙到錢,於是決定不外出打工了。

  如今,通過培訓,周廷群已從地地道道的農民,變成了石阡縣長榮苗木苗圃産業園聘請的專職技術工人,從臨時工變成了正式工,月薪3000元。像周廷群一樣,拿著月薪在家門口的楠木園區上班的村民已有30多人。

  為培育本土技術人才,石阡縣長榮苗木苗圃産業園與貴州大學、貴州省農科院等院校合作,邀請林業科技專家實地開展技能培訓。截至目前,已開展技能培訓30余次,培訓500余人次,發放各類培訓資料500余份。

  龍頭企業開拓市場的能力為楠木産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楠木産品主要聚焦國家儲備林用苗、市政園林工程、美麗鄉村建設三大市場需求……目前,直徑5公分的楠木每棵售價260元,園區楠木目前的總價值大約在8000萬元左右。”談起楠木産業的未來發展,石阡縣長榮聯合投資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建軍信心滿滿。

  目前,石阡縣長榮苗木苗圃産業園正在與貴州大學、湖南林業科技大學一起,在新産品開發、病蟲害防治等領域深入開展合作。部分已經繁育好的苗木已銷售到江蘇、重慶、湖南等地,經營的特色楠木倍受市場青睞。

  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以前種水稻、玉米,靠天吃飯;現在在基地務工,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總算是有了份穩定工作。”69歲的村民張慶銀説。

  張慶銀家是國榮鄉代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7口人,兒子患有膀胱癌,三個孫子正在上學。兒子病情好轉後因不能幹重活,便到石阡縣城開了個小店。

  張慶銀寧願在村裏務工,也不願搬到縣城和兒子一起居住。“不願去給他們增加負擔,再説我還能在楠木園區務工,一年可以掙不少錢。”他説。

  64歲的葛宋村村民李仁昌,一家7口人,兒子和兒媳婦都在外打工。李仁昌與63歲的老伴幾乎每天都到基地務工,兩人每天的工資加起來有160元。“如果碰上下雨天,需要臨時停工,每做一個小時,公司都會記錄在案,累計幹滿8個小時也會算一天工資。”李仁昌説。

  統計數據顯示,石阡縣長榮苗木苗圃産業園目前每天平均需要200個勞動力務工,已經累計發放群眾務工工資1300余萬元,支付土地流轉費350余萬元,帶動新陽、葛宋、代山等村289戶1149名貧困群眾脫貧。

  2019年底,國榮極貧鄉10個貧困村、2個深度貧困村已全部實現脫貧出列,1277戶5082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41.74%降為2019年底的0。

  “通過楠木産業發展帶動,實現了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讓農民進園務工有薪金、土地入股有股金、産業見效有紅利,可有效防止致貧、返貧,實現持續鞏固脫貧成果。”郭鋒説。(記者歐甸丘 參與采寫:趙立興)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