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聚焦公益>
讓“精確計量”助推“光碟行動”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9-08  責任編輯:楚丹

  謝飛君

  一位朋友在一家粵式餐廳點了一根油條,結果這油條是其他店的4倍大小,這使得打算“光碟”的她不得不打包了兩個菜回家;現在不少學校鼓勵小朋友不留剩菜剩飯,但面對同一標準的飯菜量,女孩的平均“負擔”明顯高於男孩……一場聲勢浩大的“光碟行動”正在全社會展開,但這項工作,知易行難。

  “光碟行動”不是第一次倡議,但每一次,我們離真正的“精打細算”總有距離。也有人吐槽,在節約這件事上,個體能改變的並不多。你想,企業食堂的飯菜都是事先燒好的,由於總量超額,差異無非在於你自己吃不完倒進垃圾桶,還是由廚師直接倒進垃圾桶。

  所以要做到不浪費,首先要對食物的量建立科學的認知。古語有雲“人吃七分飽”。轉化成時髦的説法,人要保持適當的饑餓感。但回到“七分”本身,每個個體的標準並不相同。以上文提及的小朋友的飯量為例,如若不是任由小朋友自選食物,學校要做好學生飯量的細分工作還真是一個技術活。其次是總量預估。當大多數企事業單位的食堂秉持“做多不做少”的理念,倡導個體“光碟”,效果確實會大打折扣。

  在另一些場合,飲食已不光是食物本身。作為物質世界中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的環節,它既是維持人生存需要的基本元素,同時具有各種符號意義。很多人會把農村豐盛的流水席,看作是“逆科學”的存在——疊羅漢式的整雞整鴨,從營養搭配上就不科學,但真到了一桌人圍坐的時候,終究還是在觥籌交錯間將吃進行到底。這樣的時候,吃不完是浪費,其實就算真吃完,恐怕也是浪費——其實身體完全不需要攝入這麼多超量的食物。這就好比一台機器,加大馬力超負荷運作,看似動力十足,總不是長久之計。然而,道理雖明白,習俗不易改。

  那我們究竟還能不能再向前一步?在認知的層面,能否讓飲食變得更為純粹?在方法的層面,能不能更為精準?比如説,無論在私域場景還是交際場合,每一次用餐必須讓人們有足夠的時間面對食物本身。這樣的舉措在鄰國已有嘗試——針對不少民眾在宴會、聚餐中忙於聊天應酬顧不上用餐,結果導致飯菜浪費的現象,日本松本市政府發起了“3010活動”:號召大家在聚餐開始後的30分鐘內專心用餐、不要離席,並在聚餐結束前10分鐘再次回到自己座位,將食物吃完。

  為了確保效果,很多有益的倡議或許不應僅停留在呼籲層面,還可以有立法的跟進。畢竟,道德只是判斷是非的準則,厲行節約如果只當作一種美德去呼籲,那它只能依靠傳統觀念和自身體悟産生行為規範。但如若能在制度層面有所推進,特別是對防止生産端、供給端的浪費加以精準的規制,效果應該會更為明顯。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