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愛心藝術家>
石龍白鐵工匠希望將手藝傳承下去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9-08  責任編輯:楚丹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石忠情 通訊員朱梓佑

  白鐵簸、水舀子、漏斗、煙囪……過去,白鐵製品因質地輕巧、價格實惠、産品耐用、不易生銹的特點,深受廣大市民喜愛。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美觀精巧的塑膠製品和不銹鋼製品不斷推陳出新,顏色單一、款式單調的白鐵製品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白鐵行業亦日漸式微。然而,儘管在打白鐵被視為夕陽行業的當下,古鎮石龍依然有人堅守著這傳統的老行當,讓這老手藝的工匠精神傳承下去。

  街頭難覓的“老行當”

  在石龍中山西路騎樓街的南面,有一間經營多年的白鐵店。還未走近,便聽到店裏時不時傳出“叮叮噹當、叮叮噹當”的敲打聲。

  該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式各樣的白鐵製品擺滿店舖內外,大到鐵桶、腸粉爐、信報箱、保險箱,小到有白鐵噴壺、漏斗和水舀子。這就是堅守傳統工藝的石龍白鐵匠人洪逸民的舖子——益民白鐵店。

  白鐵製成的水桶、盆、壺、瓢更是過去家家戶戶的生活必需品。據洪師傅回憶,以前在石龍中山路的白鐵鋪至少有五六間,藏在數百家各式店舖中。如今這種手工老技藝在街頭已難覓。

  “改革開放後,隨看經濟的發展,塑膠、不銹鋼製品的大量出現,加上工業化水準不斷提高,機械生産開始代替手工生産,白鐵行業逐漸走向式微。”洪師傅拿起身邊的小量杯説道,“像這個小量杯,我們手工做的話一般得需要花上幾小時,大一點的甚至需要花上半天時間,賣給顧客卻只有幾十塊錢。這個價格除去成本和加工以後利潤便變得很少,很難有市場競爭力。因而白鐵製品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

  目前,洪師傅的客源主要是一些老街坊,有時還會接一些廠家店舖訂單,製造生産各類手工白鐵器具。

  傳統技藝世代相傳

  白鐵匠的工具十分簡單,鐵錘、剪刀、鐵砧、鉗子、電烙鉗……這些都是洪師傅日常製作白鐵製品用的工具。工具看似簡單,但要用好並精通這門手藝可不簡單。

  屈指一數,洪師傅從事白鐵手工業已41年,説起如何入行,洪師傅的思緒一下被拉回到從前。當初傳授自己技藝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父親。

  洪師傅家是白鐵世家,從洪師傅高祖父那一代起便在石龍開始從事白鐵製作,技藝世代相傳。洪師傅17歲高中畢業那年便跟隨父親學藝,後來通過自己不斷鑽研摸索、勤學苦練,手藝越來越純熟。

  洪師傅年輕的時候曾在石龍自行車零件廠工作過,直至上世紀90年代初期自行車零件廠解散。

  之後,洪師傅便重操祖業至今,儘管這一行日漸式微,但他仍在堅持。剛開始時,洪師傅是在家中通過接取客戶白鐵訂單維持生計。2000年,洪師傅才在中山西路租店舖經營白鐵産品。

  看似簡單訣竅不少

  洪師傅説,製作白鐵器具看似簡單,但訣竅可不少。做他們這一行,功夫全在手上,無論做什麼製品都離不開下料、裁料、敲打幾個工序,通過剪、切、敲、錘來完成各種製品。

  製造前,測量剪裁是重點,首先要按照産品要求對其進行下料,計算測量所需裁料的形狀,再根據形狀對其行裁剪切割,或方、或圓、或直、或彎,這些全靠洪師傅的經驗,一刀裁剪下去,要準確無誤,剪多了要修改,且浪費材料;剪少了則無法成型。而洪師傅對此早已了然於心,看一眼便心中有數。

  這一技藝最考驗功夫的是銜接,銜接過程不僅要確保嚴絲合縫,還要美觀。而對於加工白鐵的功夫,則主要體現在敲打上,錘子敲打的力道要控制得恰到好處,不能過大,也不能軟綿無力。敲得不好,導致産品不結實、不穩固;打得不勻,則導致不對稱、不美觀。

  要把手藝堅持下去

  洪師傅所制的白鐵器具,雖沒有色彩裝飾,但工藝精緻、線直面平,而且産品耐用,仍然深受部分喜歡懷舊的街坊喜愛,許多街坊還會專門到店找洪師傅定制各類白鐵製品。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鐵皮加工行業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曾經在街頭巷口到處可尋的白鐵匠也隨著歲月的流逝,成為一種久遠的記憶。從事這一行的人越來越少,讓他感到遺憾與惋惜。

  洪師傅坦言,白鐵製作已經是一個夕陽行業,但在這一行已經幹了41年的他對這門手藝有著至深的感情。他説:“畢竟幹這行已經41年了,我也不會其他的手藝,不管有沒有市場,生意好不好,我都會一直做下去。”洪師傅表示更希望這一手工藝能繼續傳承下去。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