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人民公僕>
吃一半扔一半 盛宴成“剩宴”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9-08  責任編輯:楚丹

   葷素滿桌、觥籌交錯,待到賓主散去,盛宴轉眼變“剩宴”。“新華視點”記者近日採訪發現,相比日常“下館子”,講究排場的婚宴、壽宴、生日宴、升學宴等大型宴席中食物浪費情況更突出,成為餐飲浪費重災區。一些受訪餐飲從業者表示,目前大型宴席的浪費率普遍在30%以上,有的達到50%甚至更高。

  文/新華社記者馬曉媛、馬志異、李紫薇

  圖/新華社發

  宴席普遍剩三成以上 有的吃一半扔一半

  位於太原晉陽街的金伯爵是一家主營婚宴的主題婚禮酒店。記者日前在中午時分看到,這裡正舉辦一場25桌的婚宴。下午1點過後,婚宴結束,客人陸續離開,桌上的剩飯剩菜還有差不多三分之一:大半條蒸魚、半盤子鴨肉、幾乎沒動的炒飯……都被收進廚余桶裏。

  酒店一位服務員告訴記者,客人不好意思打包,主人擔心衛生問題,剩下的飯菜基本都被倒掉了。

  負責晉陽街廚余垃圾收運的張德慶告訴記者,在他負責的四五十家大小餐企中,金伯爵主題婚禮酒店是廚余垃圾的“大戶”,婚宴産生的泔水量少則兩三桶,多則七八桶,是其他飯店的幾倍。“看著白花花的米飯和沒吃完的雞鴨魚肉,我都覺得心疼。”

  多家經營宴席的餐飲企業介紹,婚宴、生日宴、升學宴等大型宴席的剩菜率普遍在30%以上,有的會達到50%甚至更高。

  在北京工作的王佳欣説,不久前她曾參加一場婚宴。一桌飯上萬元,但有的一桌客人不足十人,有的只坐了四五個人。很多菜和湯根本沒動過就倒掉了,感覺是“吃一半扔一半”。

  “目前宴席上餐飲浪費嚴重。”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于學榮説,一般婚宴、生日宴等宴席的桌數不少,每一桌的菜品也比較多,容易造成浪費,一些地方過分講究排場,往往一桌宴席上的菜品會浪費40%左右。

  山西會館門店經理富燕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普通婚宴一般設15桌到30桌,中檔宴席的價格在每桌1500元左右,如果按每桌菜浪費三成來算,一場30桌的婚宴就要浪費上萬元。

  主人講排場要面子大魚大肉 客人重健康求清淡少食喜素

  “宴席上浪費多,主要還是講面子的問題。”剛剛為兒子辦完婚宴的李女士説,婚姻大事是大場面,遠近親友都來道賀,準備飯的時候寧可剩下,也不能少了,真要是“光碟”了,難免叫人笑話,不夠體面。

  為迎合顧客這種心理,餐飲企業紛紛推出宴席套餐,菜品大多以“八涼十熱”打底,再加主食、湯、點心、果盤等,基本都在20道以上,有的多達26道、28道,遠遠超出一桌10人的用餐量。

  不僅如此,主客雙方還存在“結構性供需矛盾”。受訪群眾表示,宴席主人在點餐時更喜歡上雞、鴨、魚、肉等硬菜,覺得只有硬菜多才顯得有誠意、有面子,但現在人們生活品質明顯提升,對大魚大肉興趣寥寥,反而更喜歡吃清淡可口的素菜。因此,宴席上剩下的往往是花錢多、做起來費工夫的葷菜。

  一位高檔酒店餐飲部經理告訴記者,不光是主人講面子,客人也講面子。在有的場合,即使碰到再喜歡吃的菜品,客人也不會吃掉最後一口;有時候雖然沒吃飽,但看到周圍的人都停下筷子,自己也不好意思繼續吃了。

  “過去物質匱乏,酒席是否豐盛體現著主家的實力、面子,但當前物質已經大大豐富,這種習慣和風氣在某種程度上異化為攀比、擺闊氣、炫富,很多人被裹挾其中,即使心裏不認同,也不得不隨大流。”民俗專家常嗣新説。

  餐飲企業合理優化供應標準

  全社會共同推進節約意識

  不少受訪者表示,解決宴席上的浪費、在全社會培養節約意識和節儉習慣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全民行動,需要社會各界多元化、多角度共同推進。

  “針對婚宴、生日宴等宴席浪費,過去做了很多工作。”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員呂德文表示,特別是從黨員幹部著手,嚴禁大操大辦紅白喜事已經起到了積極作用,下一步解決宴席浪費問題仍然需要黨員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踐行者、宣傳者和監督者,帶動形成良好社會風氣。

  餐飲行業也需增強節約意識。富燕飛、于學榮等餐飲界人士表示,餐飲企業應主動承擔起倡行節約的責任,通過加強員工培訓、配備點餐師等途徑引導消費者適度點餐,採取合理設置宴會功能表、鼓勵打包等措施避免浪費。

  據了解,商務部、中國烹飪協會剛完成宴席節約服務規範行業標準,正在向社會徵求意見,在完善服務標準和程式的基礎上切實推進宴席節約。

  記者了解到,針對宴席浪費問題,已經有餐飲企業在行動。一些酒店對宴席套餐的菜品進行了調整,減少油膩硬菜、合理設置菜量、降低包餐價格;一些酒店免費提供打包盒、打包袋,還為客人講解剩菜如何存放、如何二次製作等技巧。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