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關注民生>
上海將全面實施“社區救助顧問”制度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9-04  責任編輯:楚丹

   ■市民政局將推出兩項民生新政:一是以長寧區試點為基礎,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實施“社區救助顧問”制度;二是鼓勵各區通過“一網統管”民生大數據平臺,主動發現、救助社區中“沉默的極少數困難群眾”

  許多困難群眾在申請救助時勢必會經歷這樣一番“糾結”:先是不好意思開口提,等到好不容易鼓足勇氣去申請,卻發現政策庫實在太過龐雜,完全不知從何下手。

  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昨天舉行的“每月一訪”活動獲悉,市民政局將推出兩項民生新政:一是以長寧區試點為基礎,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實施“社區救助顧問”制度;二是鼓勵各區通過“一網統管”民生大數據平臺,主動發現、救助社區中“沉默的極少數困難群眾”。

  市民政局副局長李勇表示,兩項新政均圍繞同一個目標——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通過打好線下社區救助顧問、線上精準救助應用場景的“組合拳”,真正將民生底線兜住兜牢,切實做到弱有所扶、難有所幫、困有所助、應助盡助。

  社會救助覆蓋面擴大、服務內容拓展

  作為上海唯一的全國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區,“長寧經驗”備受矚目。在長寧區民政局局長章維看來,此次試點的亮點之一是救助對象擴大。“此前民政救助對象僅佔到轄區戶籍人口的1%,現在我們將殘疾人家庭、高齡獨居老人等群體也納入,困難群眾佔比直接提升至3%。”章維説。

  從絕對貧困人群向相對貧困人群轉變,救助對象的“擴圍”傳遞出社會救助工作的積極變化。對此,從事該項工作已達18年之久的新涇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主任高韻添深有感觸。她所在的新涇鎮地處長寧區西部,下轄33個居委會、121個居民區。若是按照以往標準,她的服務對象僅在630人左右。但在“社區救助顧問”試點中,像她一樣的更多工作人員將視線投向了“平時視域”外的困難群眾,新涇鎮最終梳理出相對貧困群眾近6500人。

  針對這些困難群眾,“社區救助顧問”角色不止于政策資訊介紹,而是要完成一次次“陪伴式、長效式、全程式”的救助幫扶。在物質救助之外,他們還要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導、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多項服務,最終實現“複合式救助”。

  打破部門壁壘,大數據精準對接供需

  作為一項涉及部門多、事項繁雜的綜合性工作,社會救助此前還面臨著條線分割、數據孤島等問題。在徐匯區,這些難題有了全新的解決方案——“一網統管”民生大數據平臺。

  不久前,該區“一網統管”民生大數據平臺上線了首個應用場景——精準救助。來自民政、人社、殘聯、醫保等14個條線,近1600萬條民生數據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數據池”。在這個複雜精密的應用場景裏,家庭、個人被打上了包括節日幫困家庭、困境兒童家庭等在內的45類民生標簽。根據標簽數量,大數據平臺將社區困難群體劃分為紅、黃、藍三類標簽,並對應不同的關注程度。

  一邊是指向明確的需求數據,另一邊則是精心梳理過的政策包、社區資源和人員力量。一旦民生大數據在後臺智慧分析到困難群眾的相關需求,便會自動派單給社區工作者到府核實。登門核實後,社區工作者將會把救助政策主動送到府,將救助服務做在百姓開口前。

  縮短救助流程,全程可跟蹤、可追溯

  數據的價值在於應用,大量民生數據上雲後,不僅提高了“政策找人”的效率,更對社會救助全流程的留痕、跟蹤、追溯起到了關鍵作用。

  據了解,在“一網統管”精準救助場景下,一個多維困境家庭救助需求分析模型得以成功構建。生活、健康、就業、教育……7個維度22個指標綜合分析後,人們不僅能對家庭困境程度進行個案評估,同時還能精準鎖定每個家庭或個人的短板弱項,動員更多力量為其制定個性化幫扶計劃。

  徐匯區民政局局長萬小嵐認為,基於各類民生標簽産生的精準畫像也能為後續的數據分析、政府決策提供重要依據。“我們可以分析出這些低保對像是因為哪些因素才陷入貧困,從而對他們更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在按時足額發放生活保障金外,社會救助正在從生存型救助向發展型救助轉變,為困難家庭增強“造血”功能,助力家庭成員就業返崗,使其真正實現“自助自立”。(記者 王嘉旖)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