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通河縣:“文明花”喜結“致富果”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8-28 責任編輯:信子維 |
新華社哈爾濱8月27日電 題:黑龍江通河縣:“文明花”喜結“致富果” 新華社記者王春雨、楊思琪、黃騰 “農村就這樣,嫌‘埋汰’你趁早回城。” 這句噎人的話,讓下決心解決村裏環境衛生問題的王仲明至今記憶猶新。 王仲明是黑龍江省通河縣通河鎮樺樹村駐村第一書記,2015年剛來到村裏時,樺樹村還是省級貧困村,一條“臭街”最先橫在了王仲明面前。 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蚊蠅亂飛……當時王仲明就住在這條街上,時時刻刻被“臟”“亂”“差”包圍著。“衣服晾在街邊不久就積一層灰,沒人相信村裏環境衛生能治理好。”他説。 環境能改變人,扶貧首先要改變村容村貌。一開始,王仲明想讓大夥兒跟他一起義務清掃街道,但沒人響應。 王仲明説,幹事還得靠黨支部。村幹部挨家挨戶動員黨員、村民代表,再由這些人動員村裏的親朋好友,大家逐漸擰成一股繩。 村裏的黨員幹部和老年協會開始帶頭包街清掃。“慢慢地,跟著幹的人越來越多。”王仲明説,現在沿街村民每天定期自發打掃街道。 環境改善促進了村民素質提高,隨手扔垃圾、亂倒污水的現象早已不見,取而代之是村裏的産業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年過八旬的馬忠良連續4年製作大醬、醬菜,年增收1萬多元;貧困戶遲書寶靠出售散養鴨蛋實現脫貧;樺樹村不僅脫貧,還入選全國村級“鄉村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 74歲的樺樹村村民鄧文生説,過去的樺樹村是泥土路、泥草房、臭壕溝、爛河塘,現在是水泥路、磚瓦房、鮮花、松樹隨處可見。 好村風要靠好制度。在距離樺樹村不遠的另一個省級貧困村富林鎮長興村,變化也在悄然發生。 近年來,長興村制定了村規民約,成立了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現在村裏重大事項都要經過評議,道德評議活動定期開展,選出好兒媳、好兒女、好婆婆等“先進村民”,倡導厲行節約、紅白喜事不大操大辦,村風為之一新。 “村裏發展這麼快,我們也得老有所為,給村裏分擔點兒。”2018年,長興村老黨員自發成立了老年志願服務隊,平均年齡超過60歲。黨齡54年的田振海帶隊每週六對村裏街道進行一次義務大清掃,每年可為村集體節省保潔費用1萬多元。村民有了矛盾糾紛,老年志願服務隊也主動調解。 “前幾年村裏有3個麻將館,一到農閒牌局就開了,現在大家都想著怎麼致富,麻將館早‘黃’了。”長興村黨支部副書記楊樹山説。 精神頭足了,幹事創業的幹勁兒起來了。2016年,長興村成立了大果榛子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300畝土地栽植榛子,村裏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用貸款入社,一年可獲分紅3000元;在榛子樹下套種寒地玫瑰、蒲公英等經濟作物,村裏每年收入超過20萬元;村裏還建有農業示範園,種植2000多畝有機水稻,在市場上廣受歡迎。 實現全面小康不僅代表著物質財富的積累,也有精神文明的富足。通河縣縣長賀業方説,文明鄉風就像朵朵盛放的花,讓昔日貧困村變身先進村,結出了顆顆“致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