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關注民生>
黨建引領助推社區垃圾分類“提速”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8-19  責任編輯:信子維

  居住密度大、流動人口多、基礎設施薄弱……在老舊小區,垃圾分類工作面臨諸多“老大難”。記者探訪東城區龍潭街道光明社區、昌平區霍營街道華龍苑北裏社區發現,基層黨支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居民、物業、業委會和社會組織等垃圾分類主體擰成了一股繩,難題不斷被破解,垃圾分類工作正在“提速”。

  “五方共建”加速撤桶並站

  垃圾分類進社區,撤桶並站是第一關。

  華龍苑北裏這樣的高密度社區,有13棟樓56個單元、945戶3800位居民,要完成這項工作不容易。

  哪個站點該撤掉,哪個又該保留,誰説了算?

  “大家説了算。”社區書記王翠娟説,這項看似艱巨的任務只花了一週就完成選址。如此高效要歸功於“黨建引領,五方共建”的社區治理模式。

  在社區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以社區黨建工作協調會為平臺,吸納社區黨支部、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和社會組織、駐社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力量共商共議,實現資源共用、設施共用,社區家門口群眾身邊的事兒大夥商量著就辦了。

  垃圾分類議題的黨建工作協調會上,除了“五方”之外,還有黨員和居民代表。大夥暢所欲言,很快就敲定了分工: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和業委會對現有38個桶站現場勘察,霍營管家團徵求居民意見,物業負責垃圾亭設計方案和經費,共建單位提供宣傳支援……

  一週之後,協調會上再碰頭,各方彙報進展,又是一場頭腦風暴,一環扣一環,最終原有的38個垃圾站點合理縮減到18個,每個點位都有垃圾亭,垃圾亭還吸收居民意見設計了頂棚和背板,有生活垃圾分類公示牌和桶站宣傳展板,為全面垃圾分類提供了硬體支援。

  志願者“補位”無物業小區

  垃圾分類,物業本應發揮主體責任。光明社區的光明樓情況特殊,屬無物業小區。

  社區黨委統籌,小巷管家、居民志願者和熱心業主們被發動起來,集體補位。值守宣傳、引導監督……志願者們認領24個垃圾投放站點,早晚兩班不缺位,手把手教居民垃圾分類。

  “輕輕一拉,垃圾桶蓋就掀起來了。”1號樓垃圾投放站點垃圾桶上的新裝置,就是小巷管家們的集體智慧。

  “我們發現有垃圾扔在桶外的現象,深入了解才知道是因為不少居民覺得桶蓋臟。”小巷管家宋雅軍説,大家集思廣益,最終用閒置的繩子和滑輪製作成拉環裝置,連接在垃圾桶蓋上,為居民優化“掀蓋”環節,實現“無接觸”扔垃圾。

  轄區單位也成為“補位”的重要力量。依託黨建協調委員會,光明社區將垃圾分類工作列為黨建共建的重要項目之一,推動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日常管理制度,轄區內6家單位均認領分類站點,黨員、積極分子參與桶邊值守工作。

  “志願者是垃圾分類的實踐者、先鋒員、智多星,用實際行動感召和帶動了更多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社區書記劉娜説。

  專業機構提升垃圾分類能力

  “這是廚余垃圾做成的酵素,自從會了這門技術,垃圾都成寶了。”光明社區居民李德祥指著剛做好的一大桶棕色液體説。

  早在去年,光明社區牽頭,邀請專業公司指導居民用自家廚余垃圾製作環保酵素,並成立了以居民為主體的社會組織,定期推廣酵素製作技術,倡導源頭減量,受到居民廣泛歡迎。

  在黨建引領下,社會組織作為助推垃圾分類專業化的重要力量,不斷被激活,發揮更大效能。

  為解決建設年代較遠、基礎設施落後、社區樓門長隊伍自治意識薄弱等問題,光明社區還引進了專業社會組織,創建示範項目,通過社區動員、宣傳倡導、榜樣示範等方式,普及垃圾分類相關環保知識、培訓提升現有社區樓門長隊伍的組織力和凝聚力,讓垃圾分類逐漸成為每個居民的行為習慣。

  發生在光明社區和華龍苑北裏社區的喜人變化並非個案,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執行力已成為社區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支撐。

  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基層黨組織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與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以及社會組織聯合聯動,推進社區共商、共建、共治、共用,發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多措並舉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落地見效,今後將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做實黨建協調委員會,發揮社區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作用,激發廣大居民積極性和自覺性,切實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本報記者 武紅利)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