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美麗中國>
志願者在身邊 溫暖就在身邊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8-13  責任編輯:信子維

  【致敬志願者】

  志願者在身邊 溫暖就在身邊

  ——各地各部門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紀實

  光明日報記者 龔 亮

  葉九思是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永清街道吉林社區一名普通居民,是一名共産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將人們的生活徹底打亂。2月11日,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武漢開始對所有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葉九思當時就擔心,武漢有40多萬重症慢性病患者,救命的藥該去哪買,由誰來買?

  得知武漢招募“志願服務關愛行動”專項志願者後,葉九思立即報名成為所在社區的一名專項志願者,用自己所學的醫藥知識,為社區居民提供藥品代購志願服務。

  疫情暴發初期,定點醫院不能進,定點重症藥房也比較少。為重症病人買一次藥,往往從下午兩點半開始排隊,晚上十點多才拿到藥。排隊的時候,葉九思不敢出來吃飯,又餓又累但是想到重症患者正在等著“救命藥”,就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在武漢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像葉九思這樣的志願者有兩萬多名,覆蓋武漢市主城區1394個社區。他們就近為社區居民提供糧油、蔬菜、藥品代購代送服務,打通民生保障“最後一百米”,成為精神文明建設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成功範例。

  暑期以來,河北省文安縣以“我是一個粉刷匠,濃墨重彩繪家鄉”為主題,開展系列墻體彩繪活動。圖為8月8日,在文安縣文安鎮東關村,志願者指導小學生為墻繪作品上色。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攝

  立足平時打基礎,關鍵時刻頂得上

  在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中,小紅帽、紅馬甲隨處可見,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年齡階段的志願者們,各盡所能、各展所長,舍小家為大家,成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關鍵時刻見真章,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之所以能夠這麼迅速地到位、這麼有序地運作、這麼專業地服務,與多年來全國各地各領域積極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有著密切關係。

  近年來,我國志願隊伍越來越壯大,從青年志願者、巾幗志願者到文藝志願者、醫療志願者、環保志願者等,志願者年齡層次更加豐富,服務領域越來越廣泛,人員構成更加多元。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實名註冊志願者超過1.6億人。高揚旗幟、建章立制、全面部署,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邁上新臺階。

  “在黨的誕生地服務千千萬萬觀眾遊客,志願服務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上海市“黨的誕生地”志願服務隊負責人徐明説,多年來,他們積極探索出“五有”“四統一”的管理服務模式,以先進的思想、完善的制度夯實志願服務工作基礎,用嚴格的管理、溫馨的服務來引領和凝聚志願者,志願服務的工作水準不斷提升。

  國網中興公司自2015年以來,成立了7支黨員服務隊,隊員們利用業餘時間走進醫院、社區、養老院等單位開展志願服務,為黨旗增輝,為服務添彩,受到周邊群眾的廣泛讚譽。疫情發生後,7支黨員服務隊第一時間深入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在防控宣傳、體溫檢測、資訊登記、疫情排查、人員隔離、秩序維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增強了社區群眾共克時艱的信心和力量。

  新時代文明實踐賦予志願服務新使命

  自覺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是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的優良傳統。

  黨中央在2018年部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這為學雷鋒志願服務賦予了新使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主體力量是志願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願服務。兩年來,文明實踐志願者們活躍在村頭巷尾、田間地頭,宣講黨的理論、組織文化活動、推進移風易俗、開展扶危濟困,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黨的聲音就在身邊、黨的溫暖就在身邊、美好生活就在身邊。

  北京海澱區建設了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庫,整合了3742項志願項目、6000余節線上課程、748項實踐活動,以及15個線上虛擬現實(VR)展廳、12個線上博物館等服務資源,為百姓提供“點單派單”精準化服務。特別是上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與科學知識普及”活動功能表,各實踐所(站)通過線上點單派單組織了30多場“理論+科技”系列講座,有效地將思想理論政策和科學技術在社區百姓間傳播。

  江蘇句容作為革命老區、農業重鎮,以茅山老區的葡萄産業特色村——丁莊村為試點,精心設計了“葡萄架下的文明實踐”科技助農志願服務項目,把葡萄産業科技科普服務、理論宣講服務、鄰里互助服務送到田間地頭、送到群眾身邊,讓文明實踐志願服務與生産生活深度交融,提振農民精神風貌,助力鄉村振興。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12日 04版)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