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欠發達”到“綠富美”——浙江衢州的鄉村蝶變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8-12 責任編輯:信子維 |
新華社杭州8月11日電 題:從“欠發達”到“綠富美”——浙江衢州的鄉村蝶變 新華社記者商意盈、許舜達、馬劍 從“欠發達”到“綠富美”,鄉村發展需要怎麼蝶變?地處浙西山區、錢塘江源頭的衢州市,從生態文明建設中找到了答案。 近年來,浙江衢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中實現“三農”高品質發展,在綠水青山中孕育出鄉村振興的美麗篇章。 脫下“滿身灰”,披上“生態綠” 盛夏時節,在衢州市常山縣三衢山腳下,輝埠鎮路裏坑村綠樹成蔭,微風拂過,傳來陣陣清香。很難想像,如今綠意滿滿的“生態村”,曾經是個“灰頭土臉”的“石灰村”。 常山縣開發利用石灰石資源歷史悠久,20世紀80年代以來,石灰石産業飛速發展。在當地人的印象中,路裏坑村總是灰濛濛的,聽得最多的是開礦爆破聲。“大家靠山吃山,基本都靠這滿山的石灰石生活。”路裏坑村村支書朱調威介紹,鼎盛時期該村有40余家石灰廠、碎石廠,從事石灰産業的村民近500人。 為了留住綠水青山,2003年常山啟動了艱難的石灰石産業整治,從最低端的立窯開始關停,漸次升級到對全産業鏈的清理。石灰窯關停後,空氣變好了,來三衢山觀光的遊客漸成規模。 2002年,在當地政府扶持下,村民劉志明開起村裏第一家農家樂。他將老房子改建成餐廳,承包了村裏的池塘,供遊客垂釣觀光……見劉志明家的生意一年比一年興旺,村民們開始效倣。目前,全村有8家農家樂(民宿),2019年經營收入300多萬元。 近幾年,衢州大力開展“治氣攻堅戰”“治水長效戰”和“治土持久戰”,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劣V類水質斷面、消除黑河臭河垃圾河、禁止河道採砂、達到生豬和水産生態環保養殖。生態環境的變化有目共睹,2019年,衢州“五水共治”群眾滿意度居全省首位、生態環境品質公眾滿意度全省第二。 “綠葉子”變成“紅票子” 走進衢州市開化縣金星村,眼前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典型江南村落。全村擁有生態公益林5765畝,森林覆蓋率達87%。造林時的艱辛,村委會主任李君歷歷在目。但如今看著滿目綠水青山,他覺得一切都值了。“將‘綠葉子’變成‘紅票子’,我們做到了!”李君自信地説。 “過去村民的收入就是靠砍樹和種植農作物,看天吃飯。村集體收入是個‘零鴨蛋’。”李君回憶,十年前村裏露天廁所、垃圾池隨處可見。 2008年,金星村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村集體的近萬畝山林分給各家各戶,村民足不出村就有穩定收入。村民們的積極性高漲,他們像種田一樣種山,像種菜一樣種樹。很快,林木蔥蘢,荒山不見了。現在的金星村村道全部硬化到戶,排污一戶一管、垃圾不落地,村裏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從不到6000元增長到2萬多元。 這是衢州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一個縮影。如今,衢州的森林覆蓋率常年保持在71.5%以上,先後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省首個“兩山”實踐示範區等稱號。 同時,衢州全市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16年超過全省平均增幅,低收入農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6年位居全省前列,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 和綠水青山相伴共同生長,如今的金星村更加像一個世外桃源。“進入新時代,要實現鄉村振興,我們肩上的擔子會更重。”李君説,“在今後的發展中,我們更要帶領村民踐行綠色的生活方式。” 農民變主播、手機變農具 作為浙江重要的生態屏障,隨著直播的興起,衢州的好山好水換來了當地農産品的走俏。在衢州市柯城區萬田鄉鄉村振興綜合體內,剛培訓“出爐”的村播們正在鏡頭前找感覺。 “我們這個麵條是地道的手工麵條,可以吃到小時候的味道……”推開直播間的房門,記者看到柯城區廿裏鎮塘底村村民王惠蘭正在直播。今年51歲的王惠蘭是一名新晉主播。現在她每天都來這裡播上幾個小時,聚人氣、攢粉絲。 今年4月,全國首個阿里巴巴村播學院在萬田鄉鄉村振興綜合體“開學”,50名農民主播手持錄取通知書,在這裡踏上直播之路。村播學院的6個直播間設備齊全,村民只要帶上自己的農貨就能直接上直播。包括王惠蘭在內,已經陸續有1000余名農民主播在這裡學直播當“網紅”。 農民變主播、手機變農具、直播變農活成了衢州農村的致富新模式。村播學院相關負責人孫偉介紹,衢州有不少優質的農産品,但過去銷售渠道單一,現在村民們通過手機直播帶著大家看村景、嘗美食、購土貨,促進了村民增收,“淘寶村播直播日”當天就實現銷售額500多萬元。 今年疫情期間,村播學院成了大家的練兵場。農民主播紛紛通過直播進行銷售,衢州應季農産品不僅銷路沒有受到影響,反而賣出了更好的價格。據了解,下一步,村播學院將面向浙江全省開展培訓,計劃今年培訓農民主播一萬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