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關注民生>
從北京到科右前旗 跨越1045公里的教育扶貧路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8-03  責任編輯:信子維

  圖為楊小雪在辦公室。 曲桂茹 攝

  中新網興安盟8月2日電 題:從北京到科右前旗 跨越1045公里的教育扶貧路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既然來了,就得撲下身子好好幹,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給當地教育注入新鮮血液,為這裡的孩子搭建起走出去的陽光階梯。”8月2日,北京海澱區交大附中教師楊小雪如是説。

  2018年12月,北京海澱區教委與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教育局簽訂了《扶貧協作三年框架協議》,自此京蒙牽手,北京多位名師跨越1045公里,把對教育的熱愛書寫在興安大地。

  圖為黃曉暉(左二)、楊小雪(右二)等老師在外出休息時為學生批改作業。 曲桂茹 攝

  從首都到興安盟,不僅有地域差異,還有氣候環境、水土飲食等方面的不同。初來乍到的老師們並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退,而是面對種種不適應,滿腔幹勁兒地開始了他們的新征程。

  “剛來氣候、飲食都不適應,但最讓我放心不下的是年邁的父母。”2019年10月,楊小雪毅然放棄了舒適生活離開了北京,來到科右前旗第三中學任初一語文教師。

  楊小雪告訴記者,父母年近七旬,只有她一個女兒,為了讓她放心,父母乾脆把家搬到了科右前旗。“這回我既能照顧父母,也能安心支教了,這裡也是我的家。”

  楊小雪坦言,這次支教給她最大動力的是姥姥。“姥姥今年90歲,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支援邊疆的教師。如今,她桃李滿天下。我父母年輕時也在鄉村當過教師,如今我也算繼承了她們的‘衣缽’。”楊小雪笑著説。

  圖為黃曉暉為學生批改的作文。 曲桂茹 攝

  如今,每週楊小雪都要與姥姥視頻“彙報”工作。“你在內蒙古支教是一件特別光榮的事,一定要沉下身子,把工作做好。”這是姥姥經常挂在嘴邊的話。

  “黃老師把北京先進的教育理念帶到了我們這裡,他教學的深度、廣度和教學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説起從北京市海澱區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翠微學校來支教的黃曉暉,科右前旗第二中學高三11班班主任叢明讚不絕口。

  自從離開北京,黃曉暉就把科右前旗當成了家。“我每週最少有五天和學生一起上早晚自習,自習課給他們‘加餐’,對語文知識進行查缺補漏。”黃曉暉説,“學生們基礎差、作文我必須一篇篇仔細批註修改,這樣才能更好地提成績。”

  “一次考試我作文寫得特別潦草,思路也不清晰,卷子發下來時,上面竟寫滿了密密麻麻的評語,以後我再也不好意思矇混過關了。”在學生夏瑩瑩看來,遇見黃曉暉是她們的幸運。

  為給住宿生高考補充營養,自費買鍋煮茶葉蛋;與家庭發生變故的學生談心,讓其重拾信心;為讓學生們愛上古詩文,組織開展詩詞比賽……黃曉暉做的每一件事,都印在了學生們的記憶裏。

  圖為楊小雪在科右前旗第三中學上課中。 曲桂茹 攝

  疫情期間戴著口罩上課,一節課下來口罩常常濕透了,嗓子幹得説不出話來,“每當這個時候,孩子們會主動地給我倒水,這一切都特別值得。”黃曉暉回憶道。

  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換來豐碩果實。今年高考,黃曉暉所在班級語文成績及格率達到96%,本科上線率88%以上。

  據了解,兩年的時間裏,海澱區共選派14名優秀教師來科右前旗支教。海澱區財政投入資金1731萬元,對科右前旗52所嘎查村級幼兒園進行修繕,1100多個家庭實現了幼兒在家門口接受學前教育的願望。(完)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