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關注民生>
雲南臨滄:基層幹部“曬經驗” 交流脫貧成效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7-31  責任編輯:信子維

  新華社昆明7月30日電題:雲南臨滄:基層幹部“曬經驗” 交流脫貧成效

  新華社記者嚴勇

  做群眾工作要細緻耐心、養殖業是門“技術活”……7月29日,在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佈會臨滄專場,來自基層一線的幾位黨員幹部就脫貧攻堅以來的發展變化做交流發言,結合一些案例總結經驗教訓。

  臨翔區南美拉祜族鄉黨委書記董波第一個發言,他先給大家報告了一個好消息:2019年底,南美鄉實現整鄉脫貧。依託草山和古茶林等生態資源和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鄉里正著力推進特色旅遊小鎮建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董波説,南美鄉是一個以拉祜族為主的鄉鎮,底子薄,發展意識一度不足。擔任鄉黨委書記5年多,他跟著扶貧幹部進村入戶多次,因為對接不暢吃了不少“閉門羹”。經過反思,董波告誡自己:做群眾工作一定要足夠耐心。

  董波説,以推進住房改造為例,原以為只要是好的東西老百姓就會接受。沒想到因傳統習慣上的差異,很多村民不願意在自家建衛生間。幾次開會不奏效,董波多次前往村民家聽取意見,採取了先建公廁作為緩衝的辦法。過段時間再入戶,董波發現多數村民採納了政府的住房規劃。

  “老百姓接受新事物需要一個過程,這需要我們耐心引導。”董波説,人居環境好了,來的遊客也越來越多。

  説到産業發展,雲縣愛華鎮大樹村黨支部書記楊世榮打開了話匣子。他説,在為本村的“大樹茶園雞”代言前,得先説説自己這一路走來的經驗教訓。

  他説,原先家家戶戶都有養雞的習慣,但始終幹不出動靜,頂多自己拿到集市上去賣。

  即便是有土雞訂單來了,短時間也接不了。為此,他于2015年帶頭髮展林下土雞養殖,成立專業合作社,吸納了8戶建檔立卡戶入股,還把一些能人請回來,領著村民發展産業。

  量上來了,質怎麼保證?楊世榮説,因為沒有重視精細化管理,合作社還是走了些彎路,要麼出現成批的土雞死亡,要麼達不到客戶的要求。此後,他要求各個分合作社,統一進雞苗,統一做好防疫,還請技術人員開展養殖培訓。

  如今,借力“核桃+茶葉+土雞”綠色生態産業,大樹村形成了“上有果、中有茶、下有雞”的立體經濟模式。楊世榮説,養殖面積已達到800畝,2019年土雞出欄達14萬隻,實現産值800多萬元。“通過規模化經營,抱團發展,增強了發展合力,降低了市場風險,將農戶發展産業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

  此外,“大樹茶園雞”還成功註冊了商標,銷售到上海、浙江等地,並運用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去年起,大樹村向全縣及周邊村鎮供應土雞種苗,獲得了良好的效益,為山區半山區貧困戶發展産業、實現脫貧致富找到了一條新路子。

  “必須保證品質,這樣才對得起我們好不容易打造出來的牌子。”楊世榮説。

  大樹村、南美鄉等只是臨滄乃至滇西邊境片區脫貧攻堅成效的一個縮影。臨滄市委書記楊浩東表示,臨滄成為全省率先實現整市脫貧的州市之一,長期困擾邊疆人民的區域性貧困問題得到了解決,這裡面有很多來自基層一線的經驗值得總結和推廣。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