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社會責任>
黃河岸邊的村級“産業園”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7-30  責任編輯:信子維

  新華社太原7月30日電 題:黃河岸邊的村級“産業園”

  新華社記者王勁玉

  從滿是荒溝荒坡的偏僻山村,到建起美化一新的“産業園”,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山西省平陸縣的龍源村,靠發展多元産業走出了脫貧致富路。

  龍源村位於黃河岸邊,多年來黃河水的沖刷讓龍源村所在的垣面成了“孤島”,位置偏遠,資源匱乏,全村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49.1%。“想離開村子得翻越兩道溝,這裡的人世世代代被困在垣面上。”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趙節躍説。

  脫貧攻堅開始後,中國工商銀行山西省分行開始派駐扶貧工作隊在龍源村進行幫扶。“困守”垣面上的龍源村,建起了包含不同産業的“産業園”:佔地800平方米的鋁粉噸包包裝車間有40多人長期在崗,擁有5個磨面機組的小雜糧加工廠吸引了附近村鎮的人前來加工糧食,3000平方米的糧食晾曬場成為附近農産品包裝物流的集散地。

  70歲的郭知絨現在仍然活躍在噸包包裝車間,現在每天有了超過90元的收入。通過簡單培訓之後,過去無法外出的農村婦女成了好勞力。“年輕時沒掙過一分錢,沒想到年紀大了還有了工資。”郭知絨説。

  噸包包裝車間是龍源村引入的扶貧車間,工人平均日工資90元至120元,全村貧困戶僅此一項累計增收已經超過50萬元,一些軋包能手月平均收入超過了3000元。

  龍源村許多農戶家裏都種植小雜糧,但需要翻一道溝去別的鄉鎮磨面。駐村扶貧工作隊申請了20萬元扶貧資金,建起了磨面機、壓油機,方便農戶使用。“磨面機組建好了,許多周邊農村的農戶都來這裡磨面,龍源村快成了垣面上的農産品集散地了。”趙節躍説。

  隨著産業的不斷增多,龍源村“産業園”的集聚效應也慢慢體現出來:附近的蔬果種植戶開始在這裡包裝、銷售,許多農業新技術也在這裡試驗,基礎設施也越發完備。

  2018年,龍源村實現了整村脫貧。幾年間,龍源村蓋起了文化大禮堂,擺脫貧困後,村民的文化活動日漸增多;18間磚混結構彩鋼頂的老年公寓,衛生間、電力、供暖設施齊備;村民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33元。

  龍源村的産業還在繼續發展。“我們正在申請資金,準備引黃河水進行灌溉,發展經濟林,這樣龍源村的産業基礎就更堅實了。”趙節躍説。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