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關注民生>
竹編畫、竹編燈籠……這裡的殘疾人巧手織出美好生活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7-30  責任編輯:信子維

 新華社成都7月28日電(記者陳健)幾根細長的青黃色篾條,在手指間纏繞、飛舞,一會兒工夫,原本雜亂無序的篾條逐漸顯露出燈籠的模樣……這是51歲的殘疾人王志成在指導幾名婦女編織竹燈籠。

  王志成是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居民,多年前的一場車禍,讓他的一條腿落下了殘疾。但這個當過兵的漢子,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勁。憑藉靈巧的雙手,王志成不但自己靠竹編闖出一番事業,還帶動周圍的人就業增收,共創美好生活。

  青神縣是中國竹編藝術之鄉,竹産業是四川省農業支柱産業之一。眉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楊宇説,青神竹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據現有史料,早在唐代,青神縣就有對竹編的文字記載,古人用竹條編竹蓆坐臥,編簸箕養蠶,編筐盛物,編扇子納涼。

  王志成有著過硬的竹編技藝,2015年,他自籌資金30萬元,成立了青神縣瑞青竹藝燈飾有限公司,開始生産竹燈籠。“以前不太會用手機,為了更好地聯絡買家、獲取訂單,我現在學會了在QQ群、微信上接單,還找了幾家線上代理商。”王志成説。

  在青神縣從事竹編的,很多是留守婦女和殘疾人,採取的是居家靈活就業的方式。7月27日下午,在青神縣青竹街道紅橋社區居民李惠明家的院壩裏,堆放著竹篾原料和十余個冬瓜形狀的竹燈籠,她和幾個姐妹一邊聊天,一邊忙著手裏的活。

  李惠明和姐妹們編織的竹燈籠,就是通過王志成的公司在電商平臺賣出去的。“我從事竹編已經20年了,最開始編平面竹編畫,但是竹編畫所用的竹篾太細、太費眼睛了。後來我轉為編織竹燈籠,時間靈活,在家照顧老人小孩的同時,也把錢掙了。”李惠明説。

  目前,王志成已帶動青神縣80余名村民實現居家靈活就業,每人平均年增收2萬餘元。“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生意不好做。好在縣政府給我們辦理了通行證,讓我們去農戶家中收運産品、發放原料都比較順暢。下半年我們有信心做得更好。”王志成説。

  在青神縣竹産業創新創業孵化園年輪竹藝坊裏,48歲的殘疾婦女蘭和平正在編竹編。只見她兩手上下翻飛,不一會兒,一個竹燈籠便初具雛形。“編竹編很適合我們殘疾人,我一個月能掙2000元左右。”蘭和平説。

  蘭和平是青神縣南城鎮蘭溝村村民,她幼時患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腿殘疾,不能行走。過去,她多次外出務工,都被用工企業拒絕。直到2012年,青神縣大力發展竹産業,啟動了竹編免費培訓,蘭和平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終於實現了居家靈活就業。

  年輪竹藝坊創辦者徐建兵也是一名殘疾人。徐建兵説,竹藝坊承接電商企業訂單,産品通過網上銷售,去年各式竹編産品賣了上萬個,竹藝坊帶動了20多名村民就業,其中大部分是殘疾人。

  青神縣林業和園林局局長萬紅纓説,利用林地發展竹産業,不僅不會破壞生態,反而能夠創造更多綠水青山。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接近50%,全縣竹林面積達到20萬畝,竹林成為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