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模範>
從賣柿子到賣“生態”——“柿鄉”紅岩新變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7-23  責任編輯:信子維

  新華社南寧7月22日電 題:從賣柿子到賣“生態”——“柿鄉”紅岩新變

  新華社記者林凡詩

  盛夏時節,樹上的知了叫個不停,蓮花鎮紅岩村村民楊燕紅穿上瑤族傳統服飾,將自家販賣的土特産依次擺放好,等待客人到來。

  紅岩村所在的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有“中國月柿之鄉”之稱,月柿在恭城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20世紀90年代初,紅岩村村民開始探索規模化種植月柿,並開發出脆柿、柿餅等系列産品,柿子樹成了當地人的“致富樹”。

  “靠賣柿子,大家日子寬裕了,但居住環境臟亂差。” 曾經的村幹部朱明成回憶,以前的紅岩村,房子老舊,垃圾亂扔,樓上住人,樓下養牲口,污水滿地淌,“來收購柿子的外地客商,都不願在村裏過多逗留。”

  2003年,在當地政府統籌下,紅岩村整村搬遷,在現在的地址上按照規劃建起新紅岩村。一排排別墅式樓房拔地而起,整齊有序,村民們搬進了夢想中的家。同年秋季,恭城縣舉辦第一屆月柿節,月柿節為紅岩村帶來新商機,許多遊客紛紛來到村中體驗柿子採摘,品嘗當地特色美食,紅岩村熱鬧了起來,一些村民瞄準商機,率先做起鄉村旅遊。

  村黨支部書記朱培銘説,發展旅遊業離不開良好的生態和人居環境,於是村裏計劃聘請專職垃圾清運員,每戶收取垃圾清運費,但是一開始部分村民不理解,不願繳納費用。為此,朱培銘帶領村幹部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有專人處理垃圾,你就可以用心經營農家樂,要想發展旅遊,就要全村擰成一股繩。”朱培銘説,現在,村民環保意識提高了,家家戶戶門前都有垃圾箱,每年都有不少村民主動交垃圾清運費。

  如今,紅岩村建起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風雨橋,河畔翠竹林立、綠樹成蔭,景色宜人,村內還保留有百年古柿樹和拴馬石、牌匾等古遺跡。村民們自發成立紅岩村旅遊管理委員會,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出謀劃策,解決村民在發展旅遊業中遇到的難題,包括制定農家樂經營規範等。“村裏還組織接待禮儀、農業技術培訓,大家參與的熱情高漲,村民的精神面貌比起以前有了很大提升。”朱培銘説。

  每年9月至12月,柿子成熟的季節是紅岩村的旅遊旺季。2004年,楊燕紅嫁到紅岩村,在家門口做生意的她,因性格開朗、熱情好客,生意越來越紅火。“我家的民宿也從最初的簡單佈置到現在房間內有獨立衛生間,彩電、空調、無線網路等設施一應俱全。”楊燕紅説,去年旅遊旺季她家純收入超過20萬元。

  現在紅岩村已經從賣柿子到依靠良好生態帶動鄉村旅遊發展,村內目前已開辦農家樂和餐館50多家,去年全村共接待遊客30萬人次。“大部分村民都從事旅遊業,年每人平均收入2萬多元。”朱培銘説。

  7月,紅岩村前連片的柿子樹已經結出綠色果實,果實飽滿,在陽光下生長,再過2個月,它們就能披上紅裝迎客人……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