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模範>
江蘇援疆教師群像掃描:“我只是到了需要我的地方”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7-13  責任編輯:信子維

 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12日電(記者杭芮、阿依努爾)“江南就好像一幅工筆畫,亭臺軒榭,精緻考究;而南疆就好像一幅寫意畫,大漠戈壁,氣魄雄渾。”曹恒斌如此描述他心目中的“江南”與“南疆”。

  曹恒斌來自江蘇鹽城,現任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第三小學副校長。去年底結束首批“萬人援疆計劃”的援疆教師工作後,曹恒斌選擇了“續約”。

  2018年8月入疆以來,曹恒斌一直致力於將江南文化的種子播撒到南疆這片深度貧困地區。他帶領其他教師在學校開設了20余個陽光社團,包含茶藝、陶藝、刺繡、書法、淮劇等,“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因為以前只能在電視上看,而現在可以親身嘗試。每週舉辦社團活動,孩子們幾乎都是撲上去的。”

  學生們高漲的熱情更加堅定了曹恒斌的想法。這次歸來,他帶來了為學校量身定制的《經典咏流傳》唐詩吟唱和《克州三小書法教程》校本課程。60集的書法視頻是曹恒斌在鹽城邀請書法老師精心錄製的,從一筆一畫開始教起。

  來自江蘇常州的援疆教師陳雨薇則為傳播江南刻紙藝術煞費苦心。今年來到新疆前,陳雨薇了解到烏恰縣實驗小學將創建“最美西極學校”校園文化特色項目,其中就包含常州傳統文化刻紙技藝。了解到學校缺乏相應師資,身為科學老師的陳雨薇幹上了美術老師的活,“學校需要什麼,我就去學什麼。”

  利用假期,陳雨薇聯繫上了當地的刻紙大家殷明欣。得知有機會將刻紙技藝傳授給新疆的孩子們,殷老先生連連點頭,將陳雨薇收為弟子,把刻紙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她。

  江南文化的種子撒下了,可不能缺水。阿圖什市昆山第二小學校長董萍帶領9名援疆教師成立“潤蓮教師專業發展中心”,將太湖的“水”引到了南疆大地。董萍介紹,“潤蓮”取“滴水潤下,雪蓮盛開”之意,旨在將江南文化和教育理念傳授給當地老師,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董萍説:“希望我們回去之後,這支骨幹教師隊伍能讓這股‘太湖水’繼續流淌,使‘雪蓮花’盡可能多地綻放。”

  江蘇援疆教師不僅上得了課堂講壇,也下得了田間地頭。來自江蘇南通的肖錦就常常紮在田裏,因為他説“不能在黑板上種田”。

  作為克孜勒蘇職業技術學院的農學老師,肖錦不僅在課堂上教書育人,還常常給當地農民上課。他感嘆:“2018年剛來那會兒,發現這裡農産品品質特別好,可連個名字都沒有,種植非常粗放,農民也沒有商品意識。”

  秉持著“以農富農”觀念的肖錦開始在學校裏建立實驗室、開闢實訓基地,在校外培訓當地農技員、推廣農業技術,“這些農技員學習熱情非常高,積極跟我互動,還認真記筆記。我要讓他們相信農業是可以致富的。”帶著這樣的信念,肖錦開始了他的第二段援疆教師生涯,“我還有新技術沒教完,還有新品種沒引進,如果這段時間還不能完成我的設想,我可能會繼續留下去。”

  203名江蘇援疆教師的可愛之處各不相同,但被問及選擇援疆的原因時,他們的答案卻意外相同——“我只是到了需要我的地方”。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