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上好"第二課堂"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7-08 責任編輯:信子維 |
暑期來臨,研學旅行的熱度隨之上升。近日,多地舉辦研學旅行主題論壇、發佈研學旅行精品線路,或是出臺相關規定。研學旅行一頭連著旅遊,一頭連著教育,其發展品質的高低不僅決定著這一旅遊業細分領域的發展前景,也對這個“社會課堂”的參與者們有著重要影響。 “學在天地間” 賈墨涵是北京市的一名小學生,近日,他讀到一篇關於在天壇公園植樹的文章,去天壇公園“尋樹”成了他和幾名同學共同的心願。於是,幾位家長組了一個小團隊,並邀請了一位研學旅行指導老師,去天壇公園進行了一次短暫的研學旅行。雖然是奔著“尋樹”而來,帶隊老師還是給孩子們做了一次全面的講解,包括天壇公園的歷史、建築特色、植物知識、環保故事等,讓孩子們了解了許多課本之外的知識。“大自然是個大課堂,社會是個大課堂,讓孩子們到廣闊天地中學習。我想通過一次次的研學旅行,孩子們一定會從中獲益。”賈墨涵的媽媽表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研學旅行的開展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尤其是在博物館、紀念館等室內場所開展的研學項目。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一些研學旅行機構也在適時調整,推出一系列戶外研學活動。北京一兒童研學旅行機構在控制團隊人數、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在京郊開展自行車騎行、徒步、爬山等活動。該機構帶隊老師安女士告訴記者:“目前,我們的研學旅行活動以自然、植物、歷史、文化等為主題,在戶外活動中給孩子們講解動植物知識,帶領孩子們學習傳統手工藝,例如木工等。同時,通過線上活動給孩子們開設文化、歷史課堂。” 6月底,浙江金華磐安開展了系列研學旅行活動,公佈了22家金華研學旅行基地、3家研學營地,傳統文化、歷史、科普等是這些基地的特色。能讓孩子們在遊中學到更多、學得更有趣,已成為越來越多研學旅行機構的努力目標。 愛國處世修身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樸素的情感。要堅持從娃娃抓起……”“廣泛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密切與城市社區、農村、企業、部隊、社會機構等的聯繫,豐富拓展愛國主義教育校外實踐領域。” 研學旅行應當成為廣大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紅色旅遊景區、景點成為研學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大中小學生在這些景區、景點遊客中所佔比例逐年增加。講解員、導遊、領隊等也對自己的講解、導覽進行了相應調整。安女士多次帶領研學團隊前往河北西柏坡、山東臨沂、陜西延安等紅色旅遊目的地。“低年齡段的孩子們對共和國歷史的了解有限,大部分來源於書本和影視作品,有些並不準確。”安女士説,“面向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我們的講解需要做出不同的調整,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語言講清楚歷史,對講解員或研學指導老師的要求比較高。” 去年暑假,天津遊客周先生帶孫子前往延安梁家河,通過觀看展板等文字介紹、實地參觀、聽講解,許多從新聞、書本中累積起來的零散印象,慢慢組合成清晰的形象。“對一個10歲的孩子而言,直觀的感受給他的印象更深刻。”周先生説,“我們明顯感覺到,延安之行對孩子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他對愛國的認識更加深刻,也對自己入少先隊的誓詞有了新認識。” 安女士介紹,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學會正確的處世、修身之道,已成為社會各界對研學旅行的期待。 期待品質提升 從推向市場以來,研學旅行就受到各界關注,同時也因其存在的準入門檻較低、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研學旅行産品同質化嚴重、“華而不實”等問題而受到質疑。受到疫情影響,許多研學旅行機構推出線上研學産品,也使得以“體驗”為核心的研學旅遊品質大打折扣。未來,研學旅行如何復蘇並提升品質,成為現階段各研學旅行機構能夠走出困境,並尋求更大發展必須考慮的問題。 針對研學旅行中存在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徐利明建議,應當堅持學校主體原則,細分研學市場,開發多層次的研學産品,並加強對研學旅行導師的培訓,提升研學機構的從業水準;此外,還應建立科學的評價及監督機制,指導研學機構規範發展。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研學旅行機構又應如何發展?中國旅行社協會研學旅行分會秘書長唐燕柳指出,研學旅行企業要保護好核心競爭力,做到停産不停業,利用停産期間做好內部企業的業務管理,包括管理流程梳理、産品再定位、課程品質升級等,積極拓寬課程寬度和深度以及課程跨學科的融合,變危機為轉機,同時更要保持行業自信,不被市場現狀打倒。 “我們期待孩子的每一次研學旅行都能真正做到寓學于遊。”賈墨涵的媽媽表示,作為研學旅行的消費者,家長們對研學旅行滿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