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模範>
觀察|垃圾分類志願者“缺人” 上海小區怎麼破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6-30  責任編輯:信子維

  在徐家匯花園小區,志願者將錯時禁止投放的牌子插在關閉的投放窗口上。 陳璽撼 攝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將滿一週年,上海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高漲,截至去年年底,超過95%的居住區市民自覺正確地參與了垃圾分類投放,全市居民區分類達標率從條例實施前的15%提高到了90%以上。

  成績背後,有一批人在默默“負重前行”,他們是各個社區的垃圾分類志願者。去年,上海構建了市、區、街鎮三級共3萬人的垃圾分類志願者體系,38萬人次參與了垃圾分類志願服務,在他們的指導和監督下,上海垃圾分類進步顯著。

  但部分小區因為志願者平均年齡較高、環境條件艱苦、志願服務時間與個人作息衝突等原因,開始出現志願者隊伍縮減的問題,這對一些仍需“鞭策”的小區而言,會造成一定影響。

  “缺人”的問題,上海小區怎麼破?

  缺人手,周邊共建單位貢獻外援

  昨天早晨,儘管大雨瓢潑,但徐家匯花園小區的兩個垃圾箱房前,沒有一名志願者缺席。

  只要查一下志願者排班表,就會發現該小區有多“缺人”:小區共有兩個垃圾箱房,志願者一天服務8個小時,1個小時一班,每班兩名志願者值守,僅1天就“消耗”掉32名志願者。以該小區現有100多位垃圾分類志願者計算,每3天到4天,每個人就要輪到一次值班,志願服務的強度不小。

  但在匯園居委黨支部書記鄭剛眼中,徐家匯花園小區並不“缺人”。早在去年,小區就通過區域化黨建平臺,在共建單位中發起“一小時志願者”活動。

  目前,上海市建科院、中國銀行、上海銀行等單位每週都會安排年富力強的“外援”進入小區做垃圾分類志願者。“小年輕不用上班嗎?平時這麼累,哪還有精力?”一開始,鄭剛和許多居民都懷疑這支隊伍的“穩定性”,但接觸、熟悉這些志願者後,都被感動了。

  有些在銀行上班的志願者,早上專門提前1個小時出門,在垃圾桶前站1個小時後,直接去單位上班;有些晚上下班的志願者,以“避免擁堵”為藉口,在小區裏志願服務1個小時後才回家。

  除了借外援,智慧化、資訊化手段的介入,也能減輕“缺人”的負擔。

  在徐家匯花園小區南庫房前,記者注意到,兩扇濕垃圾投放窗口上藏有隱蔽的攝像頭,窗口關閉時對著垃圾箱房前方的空地,開啟時對著垃圾箱房內的濕垃圾桶。

  一旦有居民在規定投放時間外、智慧垃圾箱房關閉時,將未分類的垃圾丟在垃圾箱房前,又或者居民在規定投放時間內錯誤投放了垃圾,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視頻追溯到個人。

  鄭剛表示,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是為了將有限的志願者有效配置到指定點位上,在限定的投放時間內對扔垃圾者給予更高效的指導和監督。在“缺人”的情況下,對垃圾箱房進行科技賦能,可以大幅減輕志願者的工作強度。目前,該小區的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從5%提高到了98%以上。

  沒外援,借鑒台北開“垃圾桶公交”

  周邊沒有單位共建,請不到外援,這種類型的小區又怎麼辦?

  浦錦街道的紅醍半島小區就是這類典型,去年開始,一種小區內部的“垃圾桶公交”解決了“缺人”的難題。

  記者看到,該小區東南西北各設有一個“車站”,在指定的4個投放時間段內,一輛“垃圾桶公交”會依次在各站點停留15分鐘。居民可選擇離自己最近的一個站點按時分類投放垃圾,如果錯過了“公交”,可前往附近的下一站或再後面兩個站點“趕車”。

  家住9號樓的李士林對這種“公交”很有好感:“出門就是1號點,就算錯過,走到最遠的3號點也不過三四分鐘,並不麻煩。”

  老李説,自己住在7樓,過去隔層設一組乾濕垃圾桶,天一熱,下面幾層的垃圾桶就會有臭味泛上來。現在桶都撤了,實施定時定點投放垃圾,形式很新穎,很有參與感,更重要的是環境變好了。

  茉莉名邸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周文龍告訴記者,高層撤桶後,他們原本打算在小區主幹道上按10米間隔設一組乾濕垃圾桶,但這對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個指定投放時間段,都要在垃圾桶前配置志願者,否則容易發生“沒人盯就沒人分”。

  然而從小區大多數居民的作息規律來看,有時間參與垃圾分類志願服務的居民只有30多名,以退休黨員為主,就算每天都輪到一次垃圾桶前值守,人手還是緊張。

  在一些居民代表的建議下,小區想到借鑒台北垃圾車定時上小區收垃圾的經驗,如此一來,小區裏見不到垃圾桶,環境更整潔了,同時,沒有垃圾桶,就不需要志願者值守,由“公交”駕駛員兼任分類監督員即可,大幅減少了用人需求。

  剩下的志願者力量可以用到小區巡查等方面,將重心轉移到對隨意丟棄無主垃圾的監督、追責上去,志願者的壓力減輕了,效率更高了。

  一年來,紅醍半島小區內的濕垃圾收運量由平均每天5.5桶增加到16桶,分類人次從最初的100人次/天,增加到現在平均800人次/天。大家的參與度更高了,垃圾分類實效更好了。(記者 陳璽撼)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