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人民公僕>
陜西嵐皋:“睦鄰之家”讓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6-28  責任編輯:信子維

  6月26日,嵐皋縣民主鎮下河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四點半課堂”老師王蕊(中)在輔導孩子們畫畫。“四點半課堂”為社區工廠上班而無法同步接送孩子的家長開放,由各樓長、小區黨支部統計家庭需求並公示後登記在冊,確定免費服務的範圍。

  地處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和陜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17.2萬人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了1/3。由於縣域內山多溝深,群眾居住分散,長期以來,易地搬遷成為這裡脫貧攻堅的重點。 2016年以來,嵐皋縣已實施易地扶貧搬遷9262戶30044人,其中出村入鎮、跨鎮進城7651戶25295人。

  為了避免易地搬遷群眾普遍存在的就業不充分、辦事不方便、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嵐皋縣將工作重點從“搬得出”,轉向“穩得住”“能致富”,整合優化現有資源,創立“睦鄰之家”管理模式,在各安置小區建起黨群服務站,聯合或單獨成立黨支部,依託市場開辦便民超市、物流配送、金融電訊和幼托機構及老年活動中心,增設社區衛生室與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開辦四點半課堂,並根據需要開展技能培訓、電商孵化、圖書閱覽等服務項目。

  目前,嵐皋縣毗鄰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共培育農業園區159個、集體經濟合作社134個,通過林地耕地入股、流轉方式累計種植魔芋、獼猴桃等特色經濟作物11萬畝,帶動貧困戶3萬多人實現穩定增收,3000余名搬遷群眾就近到園區和家門口工廠務工,實現了“一人就業整戶脫貧”的目標。 今年2月,嵐皋縣已整體退出貧困縣序列。易地搬遷群眾與原住居民互融互通、互幫互助,過上了有收入、有服務、有勁頭的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6月26日無人機拍攝的嵐皋縣民主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6月26日,嵐皋縣民主鎮農田社區曹英意(左)在社區的巧妹子手工藝專業合作社製作香包。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6月26日,嵐皋縣巧妹子合作社輔導員趙淑敏(左一)在民主鎮明珠“睦鄰之家”就業培訓班上,解答學員的疑難問題。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6月26日,嵐皋縣民主鎮下河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趙良波(前左)在明珠“睦鄰之家”便民中心諮詢辦理殘疾證手續。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嵐皋縣民主鎮新風村高厚菊在家門口的社區工廠上班(5月12日攝)。2019年初,她一家搬遷到富麗明珠安置小區後,開始在家門口的社區工廠上班,月工資3000多元。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在嵐皋縣民主鎮下河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毛絨玩具廠內,工人們在工作(5月12日攝)。這個社區工廠為搬遷的300多人提供了就業崗位。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嵐皋縣民主鎮下河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居民石秀麗在“睦鄰之家”電商平臺直播帶貨(5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中國建設銀行嵐皋支行工作人員(右)在民主鎮下河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為居民辦理貸款服務(5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6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嵐皋縣城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6月27日,嵐皋縣輕紡工業園區的安康市好運鞋業有限公司的員工在生産線加工産品。該公司解決了當地130人在家門口就業。 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