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榜樣公益>
“草帽教授”和他的鄉村服務團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6-24  責任編輯:信子維

 “黃河寧,天下平。黃河流域是實現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作為生活在黃河沿岸焦作的河南理工大學人,我們有責任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和人民群眾一起把黃河打造成人民的幸福河。”6月19日,河南理工大學建藝學院原院長、“草帽教授”陳興義在接受採訪時説,“我這幾天一直在黃河附近考察,以深挖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尋找鄉村振興的支點來改善當地群眾生活,讓黃河流域人民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草帽教授”的綽號是農民“送”給他的。與陳興義接觸的村民覺得他和農民一樣戴著草帽風裏來雨裏去,一起吃大碗麵,就親切地稱他“草帽教授”。慢慢地,陳興義也習慣了這個稱呼,甚至連他所帶的團隊都被稱為“草帽團隊”。

  貧困村發生“美麗蝶變”

  作為太行山一帶革命烽火的重要策源地,焦作就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巍峨的太行山脈腳下,“太行八英”“太行人民的兒子——九縱”等革命故事至今流傳。

  如何賡續紅色傳統、凝聚脫貧力量?陳興義2015年發起了美麗鄉村行動計劃服務團隊,多方考察當地紅色文化,探索出“設計扶貧”的新路,總結出“打造紅色走廊、開發紅色産品、形成紅色産業”等12條路徑,在激活紅色基因當代價值的同時,帶領老區實現鄉村振興。

  “通過精準設計,村裏的紅色文化真正‘火’了起來。”這是在十二會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作為享譽太行山的紅色根據地,海拔700余米的十二會村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曾是焦作黨的機關駐地,村內現存有太行區第四專區,焦作市委、市政府等舊址遺跡。但幾年前,這裡還是省級貧困村。

  過去的十二會村,屋舍陳舊、道路破爛,無人問津的革命遺跡雜草叢生。如今,革命先輩曾經揮灑熱血的石頭房,已打造成“紅色文化紀念館”;紅色産業隨處可見,遊客既可以欣賞巍巍太行、體味靜謐生活,又可以憶苦思甜激發鬥志、重溫誓詞牢記使命。村中央一棵1500多年樹齡的大槐樹被譽為“革命樹”。據村內老人介紹,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來村“掃蕩”,一名八路軍幹部在掩護村內群眾全部撤離後,發現鬼子已經進村,為了不暴露群眾和大部隊行蹤,就靈機一動藏身大槐樹中間的“樹洞”裏,外面放一捆玉米稈堵住洞口。鬼子在村內轉了一圈,一無所獲,事後大家都説這是一棵護佑革命的“光榮樹”。如今,這棵大樹正在見證村民們的小康生活,來訪者也都樂意與這棵“幸福樹”合影留念。

  依託村裏的紅色資源,陳興義因地制宜規劃出“做好紅色文章、帶動綠色旅遊、啟動生態採摘”的發展“三步曲”,用紅色基因“塑形”革命老區、“激活”鄉村經濟。該村2018年被命名為焦作市紅色文化教育基地,2019年成立焦作市十二會村紅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爭取到發展資金2500余萬元。就是靠著這些舉措,曾經的省級貧困村發生了“美麗蝶變”。

  讓鄉村吃上“旅遊飯”

  “武王伐紂時曾在此安營紮寨,看到山腳下一片蒼茫,武王內心不安,命人在此占卜,所燒龜甲呈現一個‘昌’字,才進一步堅定了伐紂的決心,並把此地命名為‘寨卜昌’。”寨卜昌村群眾對村莊的來歷津津樂道。

  作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的誕生地,“千年古村落,紅色寨卜昌”的村內環境曾有些“慘不忍睹”——污水橫流、垃圾遍地,展現歷史風貌的傳統民居無人問津。陳興義認真梳理了問題,提出“讓傳統文化‘充滿’古田園、讓紅色歷史‘入駐’古民居、讓黨建精神‘串聯’古村落”的思路,凝練設計出了“古村落+紅色歷史”元素的村落標誌。通過兩年的建設,如今的寨卜昌已成為焦作市首批社會資源旅遊訪問點、各單位黨建活動理想選擇地。

  “在陳興義的主導下,村裏把黨課教育從傳統課堂搬到現實情景,鍛造‘紅色工程’,實施黨性教育‘一條龍’服務,傳播‘紅色歷史’、打造‘初心講堂’、體驗‘紅色實境’,每一位旅客都能設身處地感悟‘紅色故事’、聆聽‘紅色黨課’、參加‘紅色研討’、重溫‘紅色記憶’。”寨卜昌村幹部王躍進介紹。

  2009年8月15日,寨卜昌村舉辦了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成立62週年慶祝大會,拉開了該村淬煉紅色名片、發展紅色産業的大幕。

  站在歷史的門檻上回眸,1947年8月15日,以焦作市地方紅色武裝老二團為基礎,太行軍區在寨卜昌村組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僅兩個多月時間,縱隊便發展成一支兩萬餘人的革命勁旅,先後解放了洛陽、開封、許昌、鄭州等中原城市,並參加了淮海戰役。戰役結束後,第九縱隊被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五軍,參加了渡江戰役,在解放兩廣、西南剿匪等戰鬥中立下汗馬功勞。1951年2月,第十五軍赴朝作戰,涌現出家喻戶曉的戰鬥英雄邱少雲、黃繼光,並參加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1961年,這支部隊又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第十五軍。2017年,又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部隊。

  “寨卜昌村按照‘草帽教授’的規劃,做大‘紅色+’,讓這些在中原大地上的革命文物‘活’起來,徹底擺脫了‘腳踏大資源、手捧金飯碗、頭戴貧困帽’的尷尬境地。”王躍進説。

  目前,村裏堅持以“紅色吸引人、以藍色聚集人、以綠色留住人”的發展理念,圍繞“紅色育人、旅遊富民、休閒避暑、度假觀光”等項目定位,修建出一條“春賞花、夏品果、秋怡情、冬康養”的紅色致富路,解決了老區人民邊緣化、貧困化問題,全面振興的夢想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讓村落標誌“擦亮”鄉村振興

  從河南沁陽市九渡村的第一次試水,到博愛縣南朱營村的大刀闊斧,再到示範區北西尚村的開花結果,陳興義推行的“設計扶貧”呈現出“落地生根、全面開花、碩果纍纍”的豐收景象。

  “俺村分佈在三溝一嶺上,以前吃水、上學、就醫都很難,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九渡村是陳興義接手的第一個設計扶貧村,該村由於建設規劃落後、産業單一,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僅數百元,集體經濟基本為零,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陳興義帶領團隊採用空中航拍、手工測繪、電腦繪圖等技術,對九渡村進行了整體規劃,完成綜合性圖紙300余張,免費為九渡村制訂了“一帶兩翼六區”的文旅發展規劃,打響了“太行石頭村,豫北小桂林”的全域旅遊品牌。目前,民俗旅遊、餐飲住宿、水上游樂、土特産品加工銷售等産業逐步形成,年接待遊客達到4萬~6萬人次,戶均收入在萬元以上。

  “改變鄉村落後面貌,必須有一支有鄉村情懷、專業水準的團隊。”“草帽教授”團隊成員、河南理工大學建藝學院院長王同文説,“多年來,陳興義正是以自己的行動帶出了一支不被利益左右、樂於公益,不被定式約束、敢於創新,不被專業限制、學科齊全的鄉建‘鐵軍’”。

  在南朱營村,“草帽教授”團隊在村內基礎設施、村容村貌、麗達農耕文化體驗園等建設中,以“文化挖掘、文化提升、文化植入、文化展示、文化體驗”為切入點,演繹出一幕幕生動鮮活的鄉村神話,使這個省級貧困村不但順利“摘帽”,而且給脫貧攻堅裝上了“防滑鏈”。

  “北西尚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一躍成為焦作市示範區美麗鄉村示範評比第一名,成為焦作首批社會資源旅遊訪問點。這個成績的取得,陳興義教授功不可沒。”北西尚村一位村民説。

  “草帽團隊”應邀進村後,積極發掘黨建文化、鄉愁文化、旅遊文化,打造以文化廣場、國學講堂、黨員活動室、便民服務中心等為主要內容的黨建綜合體;創建以村史館、鄉愁館、老年文化中心、家風館、榮軍堂等為主要內容的鄉愁文化體驗區;提出“濱水之鄉”文旅理念,設計村落標誌,“擦亮”旅遊品牌。目前,該村黨建綜合體已成為焦作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黨建示範點的亮點工程之一;鄉愁文化體驗區已列為焦作首批社會資源旅遊訪問點。

  “在新時代的命題下,鄉村振興在譜寫老街新曲的同時,應為歷史留存一份淳厚記憶。在審美層次上與時代接軌,在設計理念上堅持以人為本,美麗鄉村應該是‘現代生活+自然生態+傳統文化’的綜合體。”陳興義如是説。

  (本報記者 王勝昔 本報通訊員 劉春德 徐春浩)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