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部門創新舉措保基本民生,築牢兜底保障防線——守護好每一位困難群眾(做好“六穩”工作 落實“六保”任務)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6-22 責任編輯:信子維 |
今年中央財政安排救助困難群眾資金1665億元。今年一季度,全國新納入低保、特困人員99.9萬人;臨時救助因疫情致困群眾310.7萬人次;累計為困難群眾1.23億人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71.3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央統一決策部署,各地適時實行價格臨時補貼、低保漸退、單人戶保、簡化臨時救助程式等靈活政策,“兜”住最困難群體,“保”住最基本生活,努力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兜底保障人群範圍越來越廣、力度越來越大,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更加堅實。 應保盡保、應救盡救,重點關愛武漢困難群眾 武漢人民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也遇到了突出困難。中央財政安排的救助補助資金向湖北重點傾斜,對湖北省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除了及時足額發放救助金,還按照城市人員不低於500元、農村人員不低於300元的標準給予生活物資救助。 1月23日,離漢通道管控,在江岸區臨時務工的陳勁松一家四口滯留武漢。江岸區新村街道民政辦和當地社區打破戶籍壁壘,簡化申請程式,一週內就將3000元臨時救助金送到了陳勁松手中,同時還送去了米麵糧油,保障其基本生活。在武漢,跟陳勁松一樣獲得救助的生活困難滯漢外地人員有1.5萬餘名,共發放臨時救助金4244.4萬元;截至4月8日離漢通道解除管控,武漢市共設立69個安置點,集中安置6025人。 截至目前,湖北省已累計為370萬人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4.4億元。同時,武漢市還為12.9萬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增發生活補助1.2億元,並將1044人新納入低保、特困進行兜底保障。 為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在中央統一部署下,湖北省統籌做好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特殊群體關愛幫扶工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因疫致困家庭納入低保範圍。截至3月底,湖北省共救助因疫致困群眾17.1萬人次,支出臨時救助金1.88億元;支出低保金3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6.7%;支出特困供養金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0.4%。 瞄準迫切需求,確保兜底保障一個不漏 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雲陽鎮中街村村民張學林最近心情不錯。剛從銀行領到的1200元價格臨時補貼,讓這個五口之家日子鬆快了些。受疫情影響,部分商品價格上漲,涇陽縣將價格臨時補貼提高1倍。“政策想得真週到,暖了我們的心。”張學林説。 應對疫情,各地及時啟動實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3—6月,價格臨時補貼標準再提高1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也被納入補貼範圍。民政部還特別明確,疫情嚴重地區可暫停開展低保對象退出工作,為困難群眾提供保障。 同時,各地民政部門適時實行單人戶保、低保漸退等靈活政策,瞄準困難群眾最迫切需求,解決實際困難。 ——一些收入水準剛剛超過低保標準的困難群眾,由於發展能力仍不足,往往存在返貧風險,一些省份探索低保漸退政策,扶開工再送一程,鞏固脫貧成果。 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高橋鄉花山村陳宗良一家,今年已經達到脫貧退出標準。但考慮到疫情影響,為幫助其家庭鞏固脫貧成果,銅鼓縣民政局讓陳宗良家繼續享受低保。在脫貧攻堅期內,被納入農村低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退出標準後仍可實施兩年漸退期,確保其家庭穩定就業後再退出。 ——對重病、重殘等困難群體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截至目前,已有湖北、湖南、廣東等多個省份結合當地實際推行了“單人戶保”政策。這一政策創新,讓重病、重殘貧困人口得到低保兜底。 不久前,江蘇省泗洪縣朱湖鎮新洪村的朱國兵一家得到一個令人欣慰的消息,身患肺癌的朱國兵可享受“單人戶保”。“單人戶保”,就是可參照單人戶享受低保。朱國兵家庭每人平均收入超出標準,無法享受低保。村裏的社會救助專幹在日常排查中,發現了他們家的實際困難。朱湖鎮民政辦根據政策核算,認定朱國兵符合“單人戶保”條件。“有了低保,醫療費能再報銷70%左右,真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朱國兵説。 按下“快進鍵”,讓溫暖傳遞更快更有力 當月申請,當月審批,當月發放。3月下旬,當廣西壯族自治區金秀瑤族自治縣長垌鄉滴水村的張婆婆從民政局接過4000元臨時救助金時,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2019年,張婆婆一家脫了貧。但隨後老伴、兒子相繼病逝,70多歲的老人陷入困境。情況上報後,縣裏迅速將張婆婆納入低保救助A類保障,發給她每月240元的低保金。同時,給她發放4000元的臨時救助金。 “一事一議”、網上自助申請、“最多跑一次”改革……疫情防控期間,為了讓溫暖傳遞更快更有力,各地按下政務服務“快進鍵”,創新方式、提高效率,以更紮實的舉措,做好幫扶工作。 ——優化流程少等待。浙江省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民政服務“碼上辦”政策,共減少12項、259件民政業務申請材料;借助“粵省事”小程式,廣東省以家庭為單位統一生成電子簽章授權書,不再要求辦事群眾現場簽字錄指紋,實現了疫情防控期間的“零跑動”。 ——提標擴面解危難。山東省階段性將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額度提高至5萬元,急難型臨時救助標準上浮1000元,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救助工作所需;天津市對外出務工、返崗復工的低保對象每月扣減務工成本500元,對疫情導致生活嚴重困難的外來人口採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臨時救助,最大限度提高困難群眾救助面。 好政策解民憂、暖民心。疫情防控期間,一項項硬核措施織就一張嚴密的兜底保障網,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生活水準不下降,有效鞏固了兜底保障脫貧攻堅的成果,折射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的提高,體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