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聚焦公益>
我就是我,脫貧路上的“菌寶寶”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6-17  責任編輯:信子維

  新華社長春6月16日電(記者褚曉亮 張博宇)從秦嶺山脈到大小興安嶺,從橫斷山區到長白山脈,都有我的親戚。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木耳。

  而我,現在還是個“菌寶寶”,正在長白山腳下一處叫作汪清桃源小木耳産業園的車間裏成長著,你可以叫我的乳名“脆脆”。

  在我的家鄉吉林省汪清縣,繁茂的山林、適宜的氣候、優良的水質,給了我們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幾十年來,淳樸的當地人一直在為幫助像我一樣的“菌寶寶”健康成長而努力,而我們也成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好幫手。

  這段友誼源遠流長。

  最初,我的祖輩們生長在大山深處,被人們發現後帶回家裏並嘗試人工培育。

  “三九天”裏,人們砍伐中齡的柞樹,用自然孢子接種,大概兩年後木段上會生長出幼兒狀態的我們,十分不易。

  後來,大夥覺得這種“靠天生耳”的辦法難以長久,開始探索更加穩定的方法。從孢子液接種到木段栽培,再到袋料栽培,聰明的農民伯伯從改善我們的居住環境入手,讓我們生長得更加健康茁壯。

  我現在住的是十幾米高的鋼架“樓房”。為了保證我的小家不混進外來菌類,工人叔叔所有的操作流程都按照手術室的衛生級別來進行規範。我們居住的車間裏,由兩位智慧機器人負責日常的工作,杜絕了外來污染。“園長”孫永芳阿姨説,只有提高了標準,才能讓“菌寶寶”都生長得健康,讓來園裏接我們的農民伯伯不用再為品質不一而發愁。

  這樣優越的條件,在我的祖輩們生活的年代是不可想像的。那時候,我的祖輩們雖然從山野走進了農家,但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混進雜菌,導致産量低下或者品質不佳,夭折的也有許多。

  而今,這些情況已經大為改善。在汪清縣,像我一樣的“菌寶寶”,有的住在工廠裏,環境清幽、乾淨;有的去了農民合作社搭建的專業木耳地棚中,每天沐浴陽光,定時還可以暢飲山泉水,過得十分愜意。

  聽大人們説,汪清縣已經把我們當成了脫貧致富的“寶貝”,在許多鄉鎮都建起了專業化的木耳農場,有的地方還配套了標準化菌包廠和定植車間,專門為我們生産乾淨、衛生的“房子”。

  在當地人的幫助下,我的家族有了許多新成員,他們是紅木耳、粉木耳、玉木耳……聽説,還會有更多的新成員加入我們的大家庭。

  越來越受市場歡迎的我們,也給人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我的朋友“糯糯”説,在他生長的汪清縣雞冠鄉大北溝村紅雞冠黑木耳專業農場裏,培育了近150萬袋木耳菌包,這裡每年可以給農民伯伯帶來六百多萬元的銷售收入。每到木耳採摘季,幾百個人涌入農場,歡天喜地地把成品木耳送到天南海北去。

  連我們居住過的廢棄菌包也有大用場:專門有企業進行收購,用於加工有機肥料,聽説産品用途很廣泛。

  在我們的幫助下,曾是國家級扶貧縣的汪清縣成功摘帽,1.6萬人實現了脫貧。

  再過幾天,我就要從寶寶車間遷居到“開心成長樂園”裏了。在那裏曬夠了太陽,飽飲了泉水,我就能長出朵朵黑色的嫩芽了,也許還會有農民伯伯把我帶回家裏精心培養。

  我好期待長大成“耳”的那天,在天南海北的某個地方,與你見面。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