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教育>
網課輔導“疫”線孩子的大學生志願者們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6-16  責任編輯:信子維

  網課輔導“疫”線孩子的大學生志願者們

  “壹桌計劃”公益項目的“前世”與2020的“今生”

  高健飛正在準備期末考試。此刻,身處老家雲南保山的他,比以往在北大校園裏更抓緊時間。他想儘快搞定,好騰出時間,接著給鄧曉晗補課。

  鄧曉晗正在備戰中考,留給她復習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由於感染新冠肺炎,在武漢兒童醫院住院治療,她耽誤了不少功課,現在需要加倍努力。好在這幾個月以來,高健飛這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大學生,一直幫她答疑補缺。

  兩人通過一個名為“壹桌計劃”的公益項目結識。這是一個由大學生自發組織,通過網課的形式,為以湖北地區為主的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線上家教輔導的志願服務活動。

  “很高興見到你,但又不希望是以這種方式。希望你儘快回到生活正軌上來。”兩人第一次視頻通話,高健飛這樣對鄧曉晗説。

  高健飛是“壹桌計劃”項目第一位授課的志願者。自2月底發起至今,已有來自國內外346所高校的2561名大學生志願者報名參與,558名中小學生接受輔導,其中221名學生來自抗疫一線工作者家庭或患者家庭。

  伸出大手去夠小手

  “壹桌計劃”發起人之一耿海天,是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大三的學生。大學期間,他多次給中小學生當到府家教。2月中旬,有學生家長聯繫他,問能不能通過網課的形式,繼續給孩子當家教,這啟發了耿海天。

  既然都是通過網路,能教北京的孩子,就能教湖北的孩子。而且不光他可以教,很多閒在家無法返校的大學生都可以教。耿海天問了幾個同齡的好朋友,大家都覺得可行,便迅速行動起來。

  學社會學的大學生負責策劃和調研,熱衷學生活動、參與過支教的大學生負責招募志願者,學編程的大學生負責寫程式匹配師生數據……3月1日,他們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出第一篇招募志願者的推送,24小時內,就收到了7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大學生的報名申請。

  找到大學生志願者很容易,找到想要幫助的中小學生卻有點費勁。

  家長為孩子無法返校上學而操心的報道,充斥著各類媒體。怎樣才能找到這些家庭呢?

  “壹桌計劃”的另一位發起人,湖南大學數學系大三學生劉逸涵告訴記者,他們主要是想為湖北的孩子們提供幫助,尤其想幫到那些因父母在抗疫一線無法顧及孩子的家庭。因此,他們首先通過在湖北上大學或者本身就是湖北人的大學生,尋找湖北地區有需求的家庭。

  可是光靠大學生之間互相介紹,難以觸達更多湖北中小學生家庭。於是,志願者們在網上搜湖北各城市的地圖,找到中小學校附近的小區,再上網搜那些小區所在居委會的電話,希望通過居委會,向小區居民宣傳推廣。

  “學校附近的小區有些是學區房嘛,肯定會格外重視這事兒。”劉逸涵自以為分析到位,沒想到效果並不好,打過去的電話經常沒人接,接了也很少得到積極回應。

  微信朋友圈、微網志、知乎、嗶哩嗶哩……這些大學生志願者,又在他們熟知的網路平臺上發帖推廣。耿海天、劉逸涵等幾個喜歡打籃球的大男孩,甚至跑到體育迷集中的虎撲社區去發帖。

  好不容易拿到家長和學生的聯繫方式,最開始接觸時,對方多充滿戒備。有人小心翼翼地問,“會不會只是剛開始幾節課免費”;有人懷疑是詐騙,根本不聽他們説完,就把電話挂斷。

  儘管頻遇閉門羹,但這些大學生的積極性並沒有受到打擊。耿海天堅持認為,很多家庭都有這個需求,只是難以接觸到他們。

  灰暗日子裏的微光

  楊之勇確實需要這樣的幫助。兒子雖然才念小學,但他們夫婦只有高中學歷,語文數學還能幫著看看,英語則一竅不通。兒子都笑他:“老爸連car這樣的單詞都不認識,更別説給我輔導了。”

  兒子很爭氣,在班上一直考第一。但那畢竟只是湖北鄂州碧石鎮上的一所小學,學校條件有限,遲遲沒有復課,老師只偶爾佈置些作業。楊之勇很擔心孩子的學業。

  通過親戚介紹,楊之勇接觸到“壹桌計劃”項目。後來,有三位大學生先後給兒子上過網課,輔導英語的小老師還是英國杜倫大學的留學生。這是生活在小鎮上的楊之勇一家,此前很難有機會接觸到的。

  “也許從家長的角度看,孩子需要有人輔導學業。但我知道,這種時候,孩子更需要的是陪伴。”耿海天説,自己此前做到府家教的時候,他的學生之所以喜歡他,除了功課能得到輔導,更重要的原因是,來了個大哥哥陪自己學習。

  武漢某醫院兒科門診護士長張蘭,從1月21日抽調到抗疫一線,直到5月中旬才返回。幾個月來,她只能偶爾和女兒視頻通話。女兒問她什麼時候回家,張蘭無言以對,愧疚又擔心。

  女兒上二年級,學業壓力並不大。張蘭主要是希望能有人陪陪孩子。3月初,得知“壹桌計劃”項目,張蘭立刻報名。一位南京大學的女生因此成為女兒的家教小老師。從3月初教到5月底,小老師每週安排兩節網課,為張蘭的女兒輔導語文和英語。

  張蘭很快發現,女兒對小老師産生濃濃的依戀。再跟女兒視頻通話時,女兒竟然對她説:“媽媽,你安心工作吧,我有老師姐姐陪著呢!”

  武漢解封後,女兒可以出門玩耍了,但到了小老師的網課時間,女兒就會主動回家上課。

  由於到武漢音樂學院參加藝考,齊冉聞疫情期間被滯留在當地,無法返回家鄉福州。他和媽媽在武漢租了個一居室,那只是個落腳的地方,鍋碗瓢盆都沒有,疫情期間連吃飯都成問題。

  齊媽媽告訴記者,她感覺那段日子完全是灰暗的。母子倆一天天枯坐在小屋裏,一句話都沒有。她不知道兒子在想什麼,也不敢把自己的焦慮説給兒子聽。但她知道這樣不行,面對高考壓力,處於叛逆期的兒子不能長時間關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

  通過一個家長微信群的推薦,她聽説了“壹桌計劃”項目,於是為兒子報名找到了兩個家教小老師。“其實我並不奢望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他們能幫孩子提高多少文化課成績,就是希望能有同齡人陪他説説話。”

  從此以後,小出租屋裏多了其他年輕人的聲音。幫齊冉聞輔導英語的小老師,是北大歷史系大一學生郭文昌,他是個非常開朗健談的男孩。聽到他與兒子交流的聲音,齊媽媽感覺生活中照進來一些光:“就像有鄰居把鍋借給我們,有陌生人在我們門把手上挂了幾個嶄新的口罩一樣,都是那段灰暗日子裏難得的色彩。”

  跨越十幾年的傳遞

  疫情期間,各種形式的網課滿天飛。無論是學校,還是各類教育機構,都提供了免費或付費的網課。有些家長生怕孩子在家耽誤學習,給孩子安排了滿滿噹噹的網課。在這種情況下,再給孩子找個大學生家教上網課,孩子願意嗎?

  馬怡然起初確實感覺到,螢幕那頭的學生非常消極。

  她通過“壹桌計劃”項目輔導的學生,是湖北宜昌某校高一的男生。家長告訴她説,孩子的基礎不太好,希望能從頭講一遍高一物理。

  第一節課,整整一個多小時,男生一言不發,只“嗯”了兩聲。課講完,男生説了句:“老師再見”,就下線了。

  馬怡然身處美國,正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留學,是該校生物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她手邊沒有任何國內高中物理的學習資料。

  接到給宜昌男生講課的安排後,她上網下載高中課本,蒐集相關習題,整理考點知識,還在各個視頻網站上瀏覽高中物理公開課的名師視頻,把適合這個男生水準的題目都摘了出來。

  每上一小時課,馬怡然至少要用3小時準備。如此費心,得到的只是男生不到10個字的回應,“這説明我的方法不對,不適合他。”馬怡然有點沮喪,但沒灰心。

  第二節課,她增加了一些和知識點相關的拓展內容,從定理定律被發現的故事開始講,並且注意將物理知識和日常生活現象相結合。她感覺男生似乎比上節課多回答了幾個“嗯”。

  第三節課時,講到摩擦力,馬怡然用一級方程式賽車轉彎可能會側翻舉例,男生突然説,“我也看F1”。馬怡然很驚喜,他終於張口了!

  臨下課,又提起F1,馬怡然跟男生説起自己在美國現場看比賽的經歷,男生話匣子總算打開了,還主動關心起馬怡然,問她美國那邊的疫情。道別時,也不再管她叫老師了,而是跟她説“姐姐再見”。

  從那以後,男生和馬怡然的交流多了起來。他也會給馬怡然講自己知道的物理學家的故事。做習題時,遇到得意處,他還跟馬怡然説:“姐姐你先別講,先聽我給你講。”

  5月底的一堂課,男生上得特別積極,馬怡然問他怎麼這麼有幹勁,他説知道這是最後一堂課了,想給姐姐留個好印象。

  馬怡然把參與“壹桌計劃”項目當做自己報恩的機會。17年前“非典”時,她就是類似公益活動的間接受益者。

  馬怡然是北京人,“非典”時只有4歲,但對那段日子印象極深。姨夫姨媽都是軍醫,很早就上了一線,表哥無人照看,只能暫住在馬怡然家。那年,表哥面臨中考,卻因焦慮恐懼沉不下心來學習,有時還會發脾氣,家裏氛圍相當緊張。

  馬怡然的爺爺是大學教授,他請自己的學生幫忙想辦法。連續好幾個月,先後有4個大學男生通過打電話的方式,給馬怡然的表哥輔導功課。

  眼瞅著表哥不那麼焦躁了,也不發脾氣了,家裏的氣氛也緩和下來。馬怡然打心底裏感謝四位素未謀面的大哥哥。更沒想到的是,表哥的成績大幅提升,考上了當年錄取分數線最高的北京四中。

  當馬怡然得知“壹桌計劃”項目後,第一時間報名。雖然遠隔重洋,要克服時差和資料缺乏等困難,但她認定自己“必須要參加!我沒法當面感謝當年幫助我哥的那幾位大學生,現在我要以這種方式,把對他們的感激傳遞下去!”

  楊之勇也希望兒子長大後像馬怡然一樣,能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他對記者説,他也知道,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兒子並不一定能向小老師學到多少知識。“但是我覺得這種形式,給小孩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課:讓兒子知道,即使在這種時候,也有人想盡辦法去幫助別人。希望他長大以後,也能成為這樣的人。”

  不再感覺“無能為力”

  高考前一個月,馮芝傑仍在接受“壹桌計劃”家教小老師的輔導。三個多月來,她的高考模考成績提高了100多分。原先認為考上華中科技大學是難以企及的夢想,現在看來夢想有望實現。

  馮芝傑疫情期間並沒有被封在家鄉武漢,因為提前到北京參加藝考美術特訓,就滯留在了北京親戚家。

  讀大學的表姐推薦她通過“壹桌計劃”找個網路家教,她起初有些不情願,沒想到小老師們特別認真,準備藝考耽誤的一些基礎復習,小老師們耐心地幫她補了起來。

  有時課上沒有解決的問題,小老師還會在課下專門寫PPT、錄很長時間的視頻把問題講透,傳給馮芝傑,還反覆叮囑她:如果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隨時再問。“他們這樣耐心地陪著我、督促我,我也不忍心辜負他們,自己要更努力才是。”

  高健飛並不認為自己給鄧曉晗當義務家教,只是單純地付出,他覺得自己也有很多收穫。“它讓我總算能為疫情做些有意義的事,也讓我體會到自己身上肩負的社會責任。”

  雲南保山老家,疫情並不嚴重。參與到“壹桌計劃”項目之前,每天變化的確診病例,對高健飛來説只是一串數字。直到開始給鄧曉晗上課,接觸到處於疫情中心的武漢人,他才對疫情有了切身的感受。

  王潤昕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杜克大學留學,她也曾像高健飛一樣,感覺自己距離疫情很遠。

  國內疫情暴發之初,身處海外的王潤昕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參與創建“壹桌計劃”項目後,她感覺自己真正參與到了戰疫行動中,而不是遠遠地看著無能為力。

  劉逸涵告訴記者,參與“壹桌計劃”項目的大學生志願者,説起參與初衷時,多數提到自己在疫情期間的無力感。“每個人都想做點什麼,但實在想不出來能做什麼,感到無力又痛苦。”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大一學生林洺桐,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學校曾組織黨員為湖北抗疫捐款,林洺桐也把錢匯過去,卻被婉拒,説暫時還不能接受入黨積極分子的捐款。林洺桐多少有些沮喪。

  通過參與“壹桌計劃”,林洺桐為湖北宜昌一位高三女生輔導數學和政治。每週和她隔著螢幕同在書桌前學習,聽她講自己的學習困惑和高考目標,給她講答題技巧併為她打氣,總算實現了自己“幫到湖北”的心願。

  黃瑛在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讀大三,她雖然學醫,但距離能親自上一線抗疫還很遙遠。疫情期間,她在“壹桌計劃”項目當助教志願者,幫小老師和學生家長們溝通聯絡。其中有幾位家長是湖北地區醫護人員,這讓黃瑛感到自己也能為前輩們幫上忙。

  “他們在前方用專業能力保護我們,我們在後方以這種方式支援他們,感到自己也是有力量的,在這場疫情面前,並沒有束手無策。”黃瑛説。(記者 尹平平)

  (應採訪對象要求,鄧曉晗、張蘭、齊冉聞、馮芝傑等為化名)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