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人民公僕>
碎田變條田:南疆農業駛入規模化“大道”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6-12  責任編輯:信子維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12日電(記者李志浩、張曉龍)棉花已高過腳踝,48歲的棉農努爾東·吾守爾卻不知道自家25畝棉田到底在哪兒。

  努爾東·吾守爾還記得,過去,這片農田凹凸不平,高低起伏的土地被橫七豎八的田埂切割,大大小小,各屬各家。他每天沿著田邊蜿蜒小路下地,路邊是彎彎曲曲的土渠。眼下,田間小道被“拉直”拓寬,寬得可以駛上大型農機,直得一線到頭。平整後的農田集中連片,土渠也被防滲水渠取代。

  碎田、窄路、土渠等過去在南疆鄉村常見的景象,如今正逐漸消失。今年初,努爾東·吾守爾所在的新和縣塔木托格拉克鄉,組織村民成立種植合作社,將村民各自耕地入股。縣鄉政府出資為合作社土地進行高規格平整。小碎田開始連片“融合”成規模化種植、機械化管護的現代農田。

  合作社採取“土地確權不確地”原則,村民擁有的不再是標有具體方位的地塊,而是代表入股土地畝數的量化股權。正因如此,努爾東·吾守爾不知道自家耕地具體在哪兒,但他並不在意,因為股權是實的。

  在這片渭幹河沖積而成的綠洲上,新和縣10萬畝土地將完成平整,實現規模化經營。今年春播前,塔木托格拉克鄉已完成1萬畝。

  負責這項工作的鄉長亞庫甫·沙塔爾説:“土地必須平整,不然現代化大型農機和高效節水設備根本進不來。”

  新和縣所屬阿克蘇地區是新疆重要産棉基地,近年來當地卻遇到瓶頸,其中土地不平整和碎片化、高效節水技術無法推廣、大型機械難以作業是重要原因。

  借助國家和自治區資金支援的鄰近沙雅縣50萬畝國家高效節水增收試點項目,顯現成效,其種植模式和規模化經營為周邊農區提供了借鑒。新和縣塔木托格拉克鄉今年春天啟動這項工作,通過鼓勵村幹部和返鄉大學生領辦合作社,目前全鄉已組建12個合作社,8萬多畝土地史無前例地實現規模化經營。古老農田正在發生巨變。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