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人民公僕>
滴滴清水潤民心——青海脫貧攻堅成就巡禮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6-04  責任編輯:信子維

  當水與生命並重,與生産生活並聯,青海以務實之舉決戰水利脫貧攻堅,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新時代治水方針,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著力鞏固提升農村牧區飲水安全水準。

  在我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堅決打贏水利脫貧攻堅戰“捷報”頻傳,從解決吃水大難題到實現放心飲水,從全省基本實現行政村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到全面完成30.14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清零”任務,當一滴滴清水匯整合汩汩清流從水龍頭迸出,不僅樂了群眾的容顏,更潤了他們的心田。

  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滿坪鎮山莊村地處腦山,曾幾何時還是一個貧困村,因受南北地勢高的限制,吃水難成了很多村民頭疼的事情,隨著省水利廳水資源費徵收辦公室主任科員、駐山莊村第一書記范海峰的到來,通過各方積極爭取,2017年年初重新布設的兩條飲水管道終於完工,飲水困境徹底改善,全村289戶1161人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村裏畜禽飲水也得到了保障。

  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但因特殊的區域制約和水情限制,留不住水、用不上水成了絕大多數農村牧區亟待解決的發展難題。打響水利脫貧攻堅戰,必須要把確保農牧區飲水安全,尤其是貧困群眾飲水安全作為硬指標、硬任務來推進。

  一直以來,省水利廳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在第一時間成立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明確 “一把手”為水利扶貧工作“第一責任人”,進一步夯實工作職責。同時,還分年度與各市州簽訂《青海省農村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管理責任書》,層層傳導壓力,保障工作順利完成。

  從2016年至今,幾年的不懈努力締結出纍纍碩果。累計投資27.7億元,全省農村牧區234.6萬人飲水安全得到鞏固提升,其中惠及30.14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以山莊村為例。為了保障群眾飲水安全,范海峰告訴記者,這裡不僅新修了飲水管道,還在省水利廳的積極幫扶下,對村裏的河溝河道進行了治理,從前自然狀態下的河道被修上了河堤,使得豐水期河道內肆意流淌的河水被引流,避免了河水氾濫對生産生活造成影響。

  作為省水利廳聯點幫扶村,山莊村的脫貧實踐也是我省廣大農村牧區水利脫貧的縮影。自始至終,我省針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的水利扶貧需求,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組織制定了《青海省農村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規劃》《水利扶貧攻堅三年行動(2018—2020年)實施方案》等,在此基礎上還實行分類施策、分類指導,在農業區重點發展集中連片規模化供水工程,牧業區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推廣小口機井建設,進一步提升了農村牧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準。

  把精準扶貧工作作為水利補短板、強監管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省水利廳在謀長遠、促發展,有力推進水利各項事業的同時,進一步推進定點幫扶,在西寧市湟中區、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和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9個聯點扶貧村累計安排各類扶貧項目106項,落實各部門扶貧資金1.5億元,其中水利部門資金7288.29萬元,截至目前,項目全部完成建設任務。

  大力度投入築牢水利設施基礎,我省已先後投資11.05億元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專項資金、扶貧補短板資金等,並在督促州市縣足額落實配套資金,保障工程建設資金需求的同時,建立了水利工程協調聯席會議制度,調度會商扶貧項目在內的水利項目建設情況。

  以水利建設推進脫貧攻堅,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在一項項行之有效的舉措之下,我省農村牧區廣大群眾飲水安全得到了保障和提升,實現了從吃上水到吃好水,從曾經的先甩貧到如今的真脫貧,從當年的想要富到如今的真正富。

  在范海峰的帶領下,山莊村已于2018年底實現脫貧。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脫貧,山莊村圍繞綠水青山做起了生態文章,如今這裡又掀起了一波致富熱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於今年4月1日開工建設。

  在范海峰預設的藍圖中,未來的山莊村將以旅遊業發展為契機,充分利用本村及周邊村子現有土地等資源,通過大力度投入和打造,讓本是貧瘠的土地産生更多 “綠色效益” ,進而讓群眾的生活水準在“綠色收益”中過得越來越好。

  山莊村已經破解了飲水難題,走上了産業振興的致富大道。放眼廣闊的青海大地,我省把飲水安全作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的重要基礎,切實為農牧民群眾解決生産生活“剛需”,舉全力築牢飲水和用水保障,青海兒女正向著小康社會闊步前行。(記者 宋明慧)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