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靈璧:581名農村青年在家門口上“大學”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6-03 責任編輯:信子維 |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技師學院靈璧分院的首批學生返校。自去年9月正式招生後,首屆581名當地青年無需離開家鄉,在縣城就能系統學習3D列印、電腦倣真、智慧製造等先進製造技術。 安徽省靈璧縣原為國家級貧困縣,于2019年4月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作為教育部直屬“雙一流”建設高校,合肥工業大學自2013年結對幫扶以來,匯集起全校師生的智慧和力量,將辦學75年來形成的科技、人才、智力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全力助推靈璧“內涵式”脫貧摘帽。其中,技師學院靈璧分院的設立,是高校實施精準扶貧的一大創舉。 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生産百強縣,靈璧縣總人口130萬人,常年在外務工人數達40余萬。但由於工業基礎薄弱等原因,靈璧縣一度處於國家級貧困縣行列。如何把人口大縣真正轉變為人力資源強縣,是合肥工業大學黨委與靈璧縣委、縣政府一直思考的首要問題。 “扶貧先扶智,幫扶幫到根。”合肥工業大學技師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駐靈璧扶貧工作隊隊長李宏國分析,當地很多農村學生沒有考上高中、大學,出門打工只能從事簡單勞動,收入不高,職業上升空間狹窄。“在家門口接受高水準的培訓,取得技師資格,掌握一技之長,可以更好地實現職業發展,也帶動家庭增收。” 今年17歲的徐婷婷是機械裝配專業的一名學生,初中畢業後曾經在寧波的一家塑膠製品企業打工,得知招生資訊後,她返鄉報名。 “那時接觸到車床,我就很有興趣,但是沒有技術,只有在一旁看的份。”徐婷婷介紹,經過一年的培訓,如今她已經能夠看懂機械圖紙,還能使用車床加工塑膠模具。“我的夢想是以後能夠成為一名高級技師。”她説。 來自靈城鎮七里村的張想從未想到,自己的人生能“逆襲”。他的父母均為殘疾人,家中十分貧困。初中畢業後,他十分迷茫,一度想重走父親外出務工的老路。來到靈璧分院後,他獲得了學習的機會,並且不花一分錢的學費。從早自習、晚自習到文化課、操作實訓,張想每天忙得有條不紊,成績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 記者看到,畢業于河南農業大學的趙義東正在實習車間指導學生用車床加工“臺階軸”,一台車床周圍站著10名學生,他們依次進行操作。大學時學的就是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趙義東對自己的實操能力很有信心。入職後,他又在合肥工業大學技師學院本部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崗前培訓。“經過一年的磨合,我發現,儘管這些孩子文化課基礎不是太好,但是他們的動手能力並不差,一樣能學好機械。”趙義東説,“我們也特別注重實踐中的理論教學,讓文化課教學更有針對性。” 據了解,靈璧分院同樣也面向靈璧縣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進行招生。學生職高畢業後,如果沒有選擇對口升學,也可以在這裡繼續“淬煉”專業技能,取得相關等級證書,這也為當地職高畢業生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通道,延長了技能培訓的週期。 除了機械製造這些傳統專業,記者在這個位於皖北縣城的校園裏還看到了3D列印、電腦倣真、智慧製造、VR實訓室……現代製造準工業化的教學環境讓人眼前一亮。在VR實訓室,學生們戴著VR頭盔,正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數控技術應用。 “將虛擬現實技術與學校各重點專業相結合,採用虛擬代替複雜實物,取代原先傳統的實驗操作,從而降低教學成本、避免真實操作帶來的危險。反覆實驗可以提高技能水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VR設備的引進,不僅能解決實操實訓進不去、看不見、難再現、多污染、高消耗、不安全、臺位數不夠、指導教師不足等難題,還能使學生提早了解工廠、崗位和工作環境。 “作為合肥工業大學技師學院的學生,他們還會前往合肥本部校區進行交流。”李宏國表示,“今後還要讓這些來自農村的孩子體驗大學的學習環境,感受高校文化,從而激發內在的學習興趣。” 脫貧攻堅的實踐充分證明,職業教育是見效最快、成效最顯著的教育扶貧方式。在靈璧縣委書記劉博夫看來,合肥工業大學將技師學院辦到縣裏來,是靈璧縣職業教育發展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里程碑。“這意味著,靈璧走出的不再是沒有一技之長的普通農民工,而是具有現代工業教育背景的新型高技能人才。”他説。 “我們還將利用合肥工業大學的校友企業資源,聯合開展訂單式培養,保證這些學生畢業之後出口暢通,實現高品質就業。”合肥工業大學派駐挂職幹部、靈璧縣副縣長葉紹燦説。 合肥工業大學黨委書記余其俊表示,學校將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必扶智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自身人才培養和學科專業優勢,全力辦好技師學院靈璧分院,切實發揮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作用,為助推靈璧縣社會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通訊員 周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