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模範>
村醫代表劉慶民:願村村有醫,醫有傳人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5-07  責任編輯:信子維

  新華社濟南5月6日電 題:村醫代表劉慶民:願村村有醫,醫有傳人

  新華社記者張武岳、王陽

  從大年初一到現在,鄉村醫生劉慶民一天都沒有空閒過。“我在村裏行醫41年,今年遇到的挑戰非同小可。”劉慶民感嘆道。

  劉慶民是山東濟寧市泗水縣苗館鎮隈泉莊村的鄉村醫生,也是全國人大代表。40多年來,本村及周邊村民的大病小病,常常“仰仗”他。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他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偏遠山區醫療衛生條件有限,駐紮於此的鄉村醫生在疫情防控中要承擔更多。

  “口罩得捂好鼻子,這樣才能起到防護效果。”幫村民戴好口罩的動作,幾個月來劉慶民重復了無數次。除了日常接診,劉慶民還要穿梭于鎮上的各個檢查卡口和重點場所,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指導體溫測量、環境消殺等工作,儘自己所能為當地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令人欣喜的是,劉慶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在當地的防控一線,有一個團體,他們身著淺綠色馬甲,他們不僅免費為路人發放疫情防治“明白紙”和口罩,協助體溫測量,還不厭其煩地向公眾講解公共衛生知識。除此之外,他們還自發捐款5萬元,購置疫情期間緊缺的物資並進行捐贈,助力當地抗擊疫情。

  這個由20多名鄉村醫生組成的“醫在鄉間”協會成立於2019年夏天,發起者正是劉慶民。“成立這個協會的本意是關心關懷老年人,開展常見病義診、走訪慰問活動。”劉慶民説:“沒想到,疫情讓這個鄉村醫生團體擔負起了更大的責任。”

  榜樣的力量無窮,在劉慶民和“醫在鄉間”協會的帶動下,泗水縣500多個村莊的千名鄉村醫生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成為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的主力軍和實踐者。

  “疫情同時也是個契機,讓大家看到了鄉村醫生的力量。”劉慶民説。作為為數不多的基層醫務人員代表,他從未停止對鄉村醫生制度完善的思考。

  劉慶民坦言,當前鄉村醫療空白點依然存在,特別是在與他所處的偏遠山區相似的環境中,醫療力量嚴重不足。他曾赴浙江安吉、山東濰坊等地進行實地調研,了解鄉村醫生制度構建及培養的建設性舉措,這名人大代表還將在今年的兩會上繼續呼籲並提出建議。

  “很多鄉村醫生為老百姓服務了一輩子,但待遇始終跟不上。”劉慶民説,今年兩會上,他將繼續呼籲解決鄉村醫生的編制問題,提高收入和補貼的額度,建立相對完善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讓基層醫務工作者能夠安心在村裏駐紮。

  除此之外,他也將提出建議,探索更加合理的鄉村醫生培養模式,為鄉村醫生群體不斷輸送新鮮血液。“鄉村醫生隊伍中,很大一部分都已經是‘60後’,將慢慢退出一線,需要年輕人補充進來。”劉慶民説。經過進一步調研後,劉慶民完善了鄉村醫生本土化培養機制的建議。

  劉慶民提出,鄉村醫生培養可遵循“從本村來,回本村去”的原則,“本土化”有助於醫患溝通,建立有“人情味”的醫患關係;同時要加大投入,設立鄉村醫生培養專項經費,並且針對偏遠山區的實際情況適當加大投入力度;另外還要解決年輕鄉村醫生的編制問題,提高其收入待遇,確保他們“留得住、用得上”。

  而劉慶民口中的“本土化”,首先在自己身上實現了。在隈泉莊村,除了劉慶民,還有一位35歲的醫生,正是劉慶民的兒子劉壯壯。自從劉慶民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很多時候都是壯壯一人在衛生室值守、出診,他的表現讓父親倍感欣慰。

  如今,壯壯已慢慢接過父親手中的鄉村醫生大旗,也立志在鄉村服務下去。劉慶民也有了更多時間思考其他問題。

  劉慶民提出,當前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抗疫,很多民眾表達了對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的關心支援,而這正是改善醫患關係的良好契機。他將提出建議,建立和完善醫患雙方資訊溝通渠道和醫療糾紛仲裁機制,同時提升醫療衛生人員的醫德素養,促進規範執業,營造更加和諧的醫患關係。

  而疫情當前,劉慶民發現,很多教學場所,尤其是位於偏遠山區的小學中學,醫務力量的配備不夠完善。他打算在今年兩會時提議,希望國家層面加大投入,讓每一所學校都能配備醫務室和醫務人員,及時處理校內突發情況,保障學生的安全。“在多方努力下,‘村村有醫,醫有傳人’不斷推進。”劉慶民笑道。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