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平臺用“心”防疫(網上中國)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4-16 責任編輯:信子維 |
“醫生,我這幾天心情不好,總是想著新聞裏那些人和事無法自拔,焦慮到睡不著覺了。”防疫期間,身體健康備受關注,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線上心理諮詢平臺通過網站、APP、小程式,為人們提供方便渠道,不僅大大提高諮詢效率,還減去了人群接觸的風險,成為戰疫重要助手。 多方疏導線上“解憂” 奮戰一線的醫務人員因高強度的工作量和具有不確定性的救治結果,面臨身心雙重考驗;病患及其家屬往往感到疲勞、焦慮、悲痛;也有人因生活節奏打亂、疫情資訊過載等産生慌亂、抑鬱……心理疏導成為這場防疫之戰中必不可缺的一環。 《防疫期間如何保持心理健康?18個心理疏導問題為你支招》《這份防疫期間心理健康指南,請查收!》《給全國中小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居家學生生活的建議》等文章在社交平臺廣泛傳播,專業機構也行動起來。 早在1月24日,北京師範大學就迅速招募了符合專業標準的諮詢師近300人,組建北師大防疫心理援助專業團隊。1月27日起,北師大心理學部“用‘心’防疫心理支援熱線”設立,為一線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援助。“在熱線開通的第一分鐘,就有將近30個電話打入。目前服務民眾逾6300余人次。”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黨委書記喬志宏介紹。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日前印發《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要求各地衛生健康、民政、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部門,針對患者及其家屬、病亡者家屬、一線工作人員等重點人群,開展心理疏導、心理干預等心理服務,維護公眾心理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為緩解廣大海外僑胞因疫情擴散産生的焦慮情緒,清華、北師大等高校的專業團隊還面向海外開設4條心理諮詢熱線,共有600多名心理諮詢專家為僑胞服務。 線上平臺“各顯神通” 除了傳統的見面、熱線電話諮詢,防疫期間,許多心理諮詢師依託各類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撰寫心理疏導文章、開通視頻直播,普及防疫心理健康知識。阿裏、騰訊、京東以及好大夫線上、春雨醫生等數十個線上平臺均開通疫情相關的心理援助服務,公眾“宅”在家裏就能接受心理援助。 這些線上心理援助平臺,體現出減少接觸的優勢,表現出超強戰鬥力。以騰訊公司助力打造的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平臺為例,在技術平臺的幫助下,諮詢師接待效率大大提升,每天可為20-30名諮詢者提供心理疏導和援助。原先採取傳統的諮詢方式,諮詢師每天最多接待5到8個來訪者。該平臺自1月31日首次開通後,實現全天候24小時面向公眾開放,最大可滿足1000人同時求助。 專家認為,網際網路公司可以借助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技術,提供微信小程式、線上會話等遠端心理諮詢功能;同時,有了線上視頻會議軟體的支撐,團體心理輔導也能線上上進行。這些都能幫助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人士,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快速干預,紓解各種因疫情而産生的心理問題。 “對症下藥”持續作戰 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面對疫情的心理疏導卻是一場持久戰。喬志宏表示,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到3月中旬,普通大眾的心理干預疏導需求明顯減少,因疫情引發的恐慌、焦慮、抑鬱的來電量明顯下降,但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人群,如患者、有創傷經歷的醫護人員等,他們需要長期持續的心理干預。 據悉,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現已製作出公益的音視頻心理諮詢微信小程式,這一平臺將為全國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個體,提供為期兩年的免費心理諮詢。 專家認為,心理危機干預既不是“打雞血”,也不是“忘憂草”,它更像是一根“拐杖”。心理危機干預應該針對不同人群心理狀態,“對症下藥”開展相應心理疏導和干預服務,以支撐人們在災難中走出情緒、行為、認知的困境,增強自愈力,形成心理“免疫”。 疫情不僅是對公共衛生事業的挑戰,也是對民眾心理的挑戰。讓一線工作者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讓一般公眾更好地回歸正常生活,從某種程度上講,社會大眾心理健康的恢復也是生産力恢復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