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會澤易地搬遷決戰脫貧——進城貧困戶 上崗能致富(脫貧故事)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4-02 責任編輯:信子維 |
核心閱讀 雲南省會澤縣為幫助當地群眾脫貧,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易地搬遷。除了讓老鄉遷入新居,改善住房條件,還積極引導貧困群眾改變生活習慣,並通過組織就業培訓、設置公益崗位、發展産業吸納村民就業等方式,讓貧困群眾不僅搬得出,而且能適應新生活,能增收致富。 前不久,記者在烏蒙山腹地的曲靖市會澤縣大海鄉採訪,山巔飄起鵝毛大雪,記者套了兩件外套仍然凍得打哆嗦,實地體會了高寒冷涼山區生存的不易。在會澤,像大海鄉這樣,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高寒冷涼山區、幹熱河谷及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點,還真不少。 記者了解:收官之年,會澤全縣還有近7萬人尚未脫貧。 於是,採訪時,記者問,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有沒有問題? 當地政府的回答很有信心:收入上,除了兜底戶,家有勞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上都有人在外務工,能夠達到貧困縣的脫貧標準;關鍵在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45856名易地搬遷的貧困戶要解決好“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問題。2019年底,縣城易地搬遷安置點已建好,這些貧困戶將在今年4月底以前全部遷入新居,短板就要補上了! 消息讓人振奮。不過,脫貧攻堅,遠不是一套穩固住房就行了。搬不搬得出、穩不穩得住、是否有持續的收入?記者心中又打了一個問號。於是,在會澤走訪了待搬遷戶和已搬遷戶,聽聽他們怎麼説。 搬不搬得出 條件改善 都説該搬 會澤縣城100平方米的房子,解粉珍一家只出了1萬元。 作為火紅鄉龍樹村的貧困戶,解粉珍一家五口2019年11月搬進了縣城以禮街道的易地搬遷安置點。“這麼好的房子,我們家過去哪敢想?”解粉珍説。 住房條件能改善,可當初搬遷時,解粉珍一家並沒有達成一致。84歲的婆婆李小乖“站慣的山坡不嫌陡”,不願意下山,還反而勸解粉珍夫婦要考慮長遠:“你倆現在能打工賺錢,老了咋辦?咱們山裏有地,老了有底。” 最終説服婆婆,解粉珍給出的理由是孩子。“娃讀書、找工作,進城可比咱們村裏方便。”奶奶疼孩子,才同意搬遷。 解粉珍家的情況,很有普遍性。“但凡家裏有孩子的,都願意進城;但有些貧困戶尤其是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對搬遷有顧慮。”會澤縣以禮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林説,從長遠考慮,政府鼓勵貧困戶搬遷入城,大多數我們都要入戶動員10多次,但最終是否簽訂搬遷協議,還是尊重群眾意願,“少數不搬的政府出資對房屋進行加固,確保家家都有安全穩固住房。”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延遲了大海鄉大菜園村貧困戶顧興彪一家搬遷的腳步。老顧身體不大好,因為類風濕不得不截去了右下肢。“有低保,吃飽穿暖倒沒問題,但靠我現在這身體,村裏沒什麼活能幹,建新房子想都別想。”説起搬遷,顧興彪滿懷期待。 “別看鄉里幹不了活,進城你想幹就有工作可幹,搬遷點都有扶貧工廠、車間,縫棒球在家就行,草莓分選也簡單。”會澤縣大海鄉鄉長陳平鼓勵顧興彪。 記者問進城後,家裏的地咋辦?顧興彪説:“地裏種洋芋,原本就不怎麼值錢。反正搬遷後地還是咱的,聽鄉里説等接下來要退耕還林還草,我家還能拿些補助。” 在會澤縣鐘屏街道木府集中搬遷安置點,記者隨機採訪了5位路上的搬遷戶,有的説“方便打工”,有的説“孩子好上學、老人好看病”,都説“該搬”。 穩不穩得住 生活方便 賺錢更多 “志願者教我們用電梯、過馬路,幹部時不時到府,我們和孩子適應起來沒問題。” 搬遷進城幾個月,解粉珍對城市已經沒啥新鮮勁,生活很快步入正軌。 婆婆李小乖適應得也比解粉珍想像中快。“前兩天婆婆出門,我遠遠跟在後面,她自己找到了回家的路。” 如今,解粉珍不僅把家裏收拾得乾乾淨淨,還專門買了幾盆花擺在客廳。不過當地幹部表示,貧困戶搬遷進城後生活習慣改變依然任重道遠。最初搬遷時,有位農戶將家裏的牲畜也一併搬遷入城,養在了陽臺上;部分農戶將雞放在樓道飼養,基層幹部為此沒少到府。“解粉珍家收拾得算是很乾淨的,家裏一點都不收拾的也不是沒有。疫情結束,我們還將組織志願者引導村民提高衛生習慣。” 入城,生活開銷比村裏多了不少。“水電一個月頂多也就百十元,不算貴;增加最多的是買菜,以前自己有菜園,有養的雞和牲畜,都不用錢,現在這些都要買。”不過解粉珍説,開銷雖然高了不少,可進城仍然更合算。“生活更方便了不説,進城賺錢多。” 記者採訪發現,對貧困戶來説,當下最值錢的並非土地,而是勞動力。傳統種植業固然能給村民帶來部分收益,但如果算上村民本身的各種投入和因為務農無法外出務工的損失,貧困山區傳統種植業的收益其實很低。解粉珍説,以往在村中要照顧家,無法外出務工,如今進了城,附近很方便就能打零工。“一天80元,夠吃好幾天。” “只要肯幹,就一定有活幹。”楊林介紹,目前扶貧車間打零工最大的80多歲;政府一方面組織培訓提高貧困戶就業能力,另一方面設置保潔員等公益崗位兜底,通過就業解決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基本生活問題。 “扶貧車間都是啥活計,俺婆婆能不能去?”聽楊林説扶貧車間很快要復工,解粉珍問得格外仔細。解粉珍説,進城沒了地裏活計,時間長了怕老人孤單。“婆婆在家太無聊,給她找個去處打發時間。” 將來咋發展 培育産業 走向富裕 隨著貧困戶進城,以往被束縛在土地上的勞動力轉移出來,為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在會澤城郊,數千畝大棚蔬菜即將采收,10多個搬遷貧困戶正在育苗車間忙碌。“育苗、田間管理、蔬菜採摘、分揀,沒有上千勞動力,支撐不了這麼大規模的蔬菜種植。”會澤縣道成扶貧開發投資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段國華説。 會澤縣扶貧辦主任劉林介紹,政府通過組織外出務工、送崗到府、引進扶貧車間等方式,為貧困戶提供了充足的工作崗位。“確保易地搬遷戶中有勞動能力的消除‘零就業’家庭。” 會澤的貧困戶並沒有全部進城。“未搬遷戶脫貧關鍵還是要發展産業。”陳平説。 以大菜園村為例,近年來,村裏已經開始轉變種植結構。“以前一畝燕麥産量也就80公斤,主要自己吃;現在新品種燕麥一畝地産量近200公斤,一市斤村頭收購價6元,縣城銷售價將近30元;要是去附近的大海草山景區賣燕麥餅,價格還要再漲。”陳平説,通過調整種植結構、提高管護水準,未來土地畝産值有望翻番,土地所有者收益也將持續增長。 陳平介紹,未來大菜園村將成立合作社,貧困戶可以以土地入股,獲得産業分紅。“大菜園村計劃以退耕還林為契機發展特色種植,一方面恢復生態,另一方面又能有産業收入。”陳平説,高效産業其實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改良品種和採用新技術,有助於提高農村勞動生産率。 “更關鍵的是,貧困戶搬遷後,給未來旅遊産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更好的環境。”陳平介紹,以往大海草山附近村民迫於生計,在景區違規拉客、擺攤,管理十分不便。“人少了之後,通過吸納附近村民到景區就業等方式,能提高景區管理規範化水準。” “短期靠就業,中期靠産業,遠期靠教育。”劉林説,易地搬遷進城改善了孩子上學條件,從根子上斬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會澤的未來,不只是脫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