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美麗中國>
公益講堂|以益攻疫!“相守計劃”“五有”模式助力留守兒童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2-28  責任編輯:信子維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2020年的開篇變得不平凡。居家隔離,絆住了很多外出務工人員的腳步,也讓一個群體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得到了父母更多的陪伴,他們就是留守兒童。

  由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發起,中國煙草總公司、國家開發銀行共同資助的關愛留守兒童公益項目“相守計劃”,旨在資助扶持校長及留守老師自主設計和組織開展面向本校留守兒童的特色關愛活動,針對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進行探索。

  “抗疫靚仔”

  “相守計劃”項目倡導“學相守、玩相守、愛相守”,資助各實施學校,遵循兒童成長的規律,通過豐富的各類特色活動,沖淡留守兒童內心的孤單寂寞,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在這次戰“疫”中,孩子們主動運用相守所學,承擔起一份社會責任,成為最靚的“仔”。

  疫情期間,“相守計劃”項目在湖北省竹山縣、竹溪縣,江西省興國縣、寧都縣、安遠縣,雲南省大關縣、墨江縣,四川省古藺縣、河北省大名縣等地積極組織各項目實施校參加防疫情活動,同時為了促進留守兒童和父母的感情,倡導留守兒童父母和孩子共同參與,用製作手抄報、宣傳畫、錄製防疫知識小視頻等形式,為這場全民戰“疫”貢獻自己的力量。截止目前,基金會已收到“相守計劃”項目實施校繪畫作品、手抄報1000余張,視頻100余條。

  “收到那麼多‘相守計劃’實施校的抗擊疫情材料,讓我們既驚喜,又在意料之中。”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項目負責人表示,驚喜是因為“相守計劃”項目的孩子們能夠主動表達對社會的關愛;意料之中是因為“相守計劃”多年來開展的“開口有益”“下筆有神”“上網有技”“動手有能”“互助有愛”五有模式,讓孩子們知道愛,並有能力表達愛。

  “開口有益”

  “相守計劃”鼓勵學生敢講話、會講話,組織學生講臺前朗誦、講故事、分享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組織朗誦、演講比賽等主題活動,把“開口有益”活動開展常態化。

  此次疫情期間,項目地小朋友們把精心準備的防控疫情小知識、情係武漢的心裏話、對戰“疫”英雄説的話,用短視頻的形式表達出來。在“相守計劃”微信總群裏,每天都能聽到、看到孩子們在為中國加油,為武漢加油,充滿了正能量。

“上網有技”

“相守計劃”鼓勵留守老師教授孩子們如何上網獲取知識。疫情擋住了人們出門的腳步,但擋不住小朋友們的愛和熱情。他們和父母一起上網搜尋、學習關於疫情方面的知識,匯總材料後剪輯製作成小視頻,或者做成公眾號等。他們的作品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為戰勝疫情做出的努力和行動。

“下筆有神”

“相守計劃”鼓勵小朋友們多練字、寫好字,並定期開展書寫比賽,在此基礎上拓展和豐富書法、繪畫活動。疫情來勢洶洶,無數英雄守護著我們的家園,我們要將他們的英勇身姿銘記在心。小朋友們用畫筆表達出對奮戰在一線的叔叔阿姨們的感謝,明麗的圖畫如同孩子美好的心境和祝願。

“動手有能”

“相守計劃”的老師們設計出豐富有趣的手工活動,在做中教,在做中學。紐扣畫、花樣跳繩、納鞋墊、剪紙、泥塑、足球、航模等等讓孩子們思考和動手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邱子儀同學是個留守兒童,每年只有在春節才能見爸爸媽媽一面,相聚的時間總是無比短暫。今年因為疫情,爸爸媽媽無法復工,一家三口在一起,有更多的時間相互陪伴。他們一起製作乒乓球桌,一起烹飪美食,讓日子增添了充實和美好。

“互助有愛”

通過開展充實、新穎、有趣的活動,使留守兒童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體會到團隊協助、互助的重要性。正是因為有了“互助有愛”的理念,“相守計劃”項目校的孩子們更加懂得愛別人、愛集體、愛社會。疫情沒有讓孩子們消極無助,相反,他們紛紛爭當抗擊病毒的小戰士,通過多種方式為此次防疫貢獻自己的力量,有的繪製宣傳小報;有的拍攝宣傳短片;有的充分發揮才藝,利用快板、唱歌、朗誦、順口溜等形式宣傳相關知識;還有些同學自發在班級群裏組織運動打卡,增強體抗力。大家在班級群、學校群、家庭群裏相互鼓勵,分享知識和快樂,積極面對疫情。

  “相守計劃”項目已實施六年,項目地覆蓋六省九縣。“五有”不僅僅是活動,更是一種理念和能力。其活動背後是讓孩子們學會表達和交往、了解法度和規則、學會使用現代化工具、掌握方式方法、懂得團隊合作和互助關愛。抗“疫”期間,通過實際行動我們看到“五有”融入到了孩子們的日常生活。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