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模範>
蓮湖村, 一戶脫貧人家的心路“鏡像”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20-01-15  責任編輯:信子維

  脫貧後一家人其樂融融。

  給養殖的兔子喂食,是李永志每天必做的“功課”。本報記者 劉法營 攝

  過了小寒後的這段日子,慣常缺雨少雪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遼闊土地,因了飛雪一茬茬“光顧”,從遠處的山巒,到人們身邊的城市、鄉村,都在銀裝素裹的滋潤中,等候春天的臨近。筆觸和鏡頭在這個最為寒冷的時節,伴隨著前行的腳步和情感的熱度,伸向山野、伸向莊戶人在細細碎碎中匯聚的家常。

  現場——

  幸福來得這樣實在

  從頭天夜裏持續到1月10日的清晨,紛紛颺颺的飛雪將遠處的鄉村勾勒得只能看出大致的輪廓。驅車出德令哈市前往柯魯柯鎮的蓮湖村,尋訪村裏的“脫貧光榮戶”李永志。其間20余公里的路程,因為厚厚的積雪蓋住了路面,車幾乎是在“挪騰”著前行,到達蓮湖村時已是半上午的光景。

  一排排規劃整齊的農家院落,在飛雪中露出寧靜與暖意。村委會主任李有林領著我們往李永志的家裏走。“永志就是個勤快人,你看這雪還下著,他就把家門口的路掃出來了。”李有林説話間領著我們來到了李永志家。

  李永志忙不迭地從看上去新建不久的正房裏走出來,腿腳明顯看出來行走不太利便。身板看上去壯實,黑裏透紅的面龐透著樸實敦厚,握住他伸出的手,也明顯感到這雙手讓曾經的艱辛磨得有些粗糙。

  挑起棉簾,穿過透明的陽光棚進到室內,連體四間80多平方米的住房,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俱全,就連傢具擺設和電器也有幾分“闊綽”感,讓人感到這似乎與一個曾經的“精準扶貧戶”有點對不上茬口,而擺在客廳液晶電視旁顯眼處的“脫貧光榮戶”的精緻牌匾,又讓人確信這個家庭已經度過難熬的日子。

  看出疑惑,今年40歲的李永志説:“自己因在十幾歲時雙腿落下殘疾,弟弟又患有類風濕疾病,60多歲的母親還在忙裏忙外,8歲的侄女正在上小學。憑著這樣一個‘家底’,以前不敢想過眼下的日子。”

  按他家的條件,2016年被定為“精準扶貧戶”,照李永志的話説,“自家沒掏一分錢,就住進了政府蓋起的現房裏,家裏的電器等家什也是對口幫扶部門買給的現成的。唯一花的有限的幾個錢就是搭起了房首的陽光棚。”

  李永志放了寒假的小侄女,幾乎是打著光腳在地板上蹦跳著,我們怕孩子著涼。李永志説:“怕沒有,地板下通著地暖哩!要是以前攤上這樣的大雪天,一家老小就整天蜷在被窩裏了。”這當口,李永志的老母親端上了滾燙的熬茶,屋外還在落雪,屋內的融融暖意,卻讓李永志難忘曾經的漫長“冬季”,也難忘身後脫貧的腳印。

  回放——

  更感脫貧的力量

  “90年代初,父母領著我們弟兄倆,當時從海東互助縣的老家搬到蓮湖村時,我只有10來歲,地是租種農場的,年成好些畝産能打個250多公斤糧食,家裏有父親撐著,日子倒也順當。13歲那年我因得上重病,腿腳落下的病把家拖垮了,雖説政府也給了不少周濟,僅看病就要東挪西借,救急卻救不了窮。這時又趕上42歲的父親因病去世,家裏的頂梁柱倒了,因給父親看病,家裏養的30多只羊也全部賣光,無奈之下,我弟兄倆先後輟學,腿殘了就幫母親幹些零碎活。其後弟弟又得了風濕病,這個月治病就得早早思謀下個月的藥錢,十幾年的日子讓病和窮壓得一家人喘不過氣來。”經歷了種種磨難的李永志,在不惑之年再想起這些時,話語平靜,同時也對政府和鄉親們在他困難時給予的種種幫助唸唸不忘。

  當時,家裏的窘境啥時候能轉個頭,他心裏天天盼著卻沒了底。

  2016年的早春,李永志盼了不知道多少遍的家裏能“轉個頭”的日子來了。這一年,李永志家被評定為村裏的重點“精準扶貧戶”,此前因為腿有殘疾找不到合適活幹的李永志,被安置到柯魯柯鎮打掃街道衛生的公益崗位上,每月有2800元的工資;弟弟也被照顧到德令哈市生態管護站當了管護員,月工資也有2800元,哥倆加起來5600元的穩定收入,讓這個困難家庭搬進新家實現“安居”後,也因力所能及實現了“樂業”。

  “以前時常看到母親長吁短嘆,私下裏流淚,這幾年因晚年沒了愁事,臉上也有了笑模樣。60多歲的人就連腳底下都變得輕快了。”李永志望著在廚房裏忙乎的母親説。的確,精準扶貧以千鈞之力撥開了這家人頭頂的“愁雲”。

  説話的間隙,李永志蹣跚著腳步,到客廳門後挂在墻上的一格格的布袋裏掏出了一家人的低保證、醫保卡一一攤到茶几上。

  “把醫保卡壓到醫院就能看病,電價補貼、物價補貼、取暖補貼、一次性生活補貼等等,年年都看著往上竄著提高,這都讓全家人嘗到了日子的甜頭。家裏人能想到的政府給辦妥了,好些自家沒有想到的,政府也想到辦到了,心細得真像所説的‘繡花’一樣。”李永志把各種卡證放回那個“萬寶囊”時,布袋上方印的一行紅字很顯眼——“脫貧光榮,感恩時代”。

  日子好了,過得舒心了,李永志想得最多就是不能靠在政府身上,自己也要千方百計儘快脫貧,拼著勁讓自己殘疾的雙腿跟上時代的腳步。2018年的夏天,李永志一紙報告遞了上去,滿篇匯成一句話——“我要脫貧”。

  同期聲——

  與這個時代共鳴

  “永志是個好強的人,以往的貧窮沒把他磨倒,眼前的日子一天好過一天,倒是讓他爭巴著往前奔的心氣兒越來越強了。”村委會主任李有林作為同村的鄉親,話語間對李永志充滿了讚許。

  “上面在精準扶貧時,讓家裏住進了新房,還照顧著分下了打掃街道的活,自己不能因為殘疾下不去力氣。除了像今兒這樣的雨雪天,每天都是七點半騎上電動車出家門,到鎮上3公里的路程,十幾分鐘就到了,打掃完分下的幾百米的街道,回來就能忙乎家裏的活。”李永志輕描淡寫的口氣,對忙碌似乎已習慣了。

  “永志是個閒不住的人,前幾年聯戶幫扶單位考慮讓他搞養殖,特意給他家送了兩頭母豬,又幫著在400多平方米的院子裏一角建了棚圈,這下永志可有事幹了,遇到母豬産仔時,他都是連天加夜守著,苦沒白吃,幾年攢下了幾萬元錢,順帶又養了幾十隻兔子,賣出去又是一筆收入。他又承包下了200畝耕地,除去肥料、地租和機械費用,一年少説也有上萬元的收入,不過這些收入都是下苦掙來的。”李有林對李永志家的收入一筆筆都能算得清楚,更為李永志家從“扶著走”到“自己走”感到欣慰。

  期間有人插話:“你包下那麼多地,不怕賠本嗎?”

  “種地總是賠不了,大不了就是賠了力氣。只要舍得下苦,上面給下了那麼好的條件,許多事只要肯幹都能幹成。”李永志把吃苦當成了自己最大的“本錢”。

  “養豬繁殖得快,院裏圈不下了,加上美麗鄉村建設,永志就帶著村裏的幾戶鄉親成立了養殖合作社,併入股集資在幾公里外的德令哈市生態養殖小區建起了佔地兩公頃的養豬廠,已經建了3個棚圈,還為下一步發展預留了空間。”從李有林的言談中感到,脫貧後的李永志在村裏對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已産生帶動作用。

  “眼前生豬的行市好,加上前幾年養豬攢下了經驗,開春後就準備讓豬入欄了……”李永志顯得心裏有底。

  走出李永志家已經晌午,雪還在飄。李永志扯著我的手説:“嘗嘗我家殺下的年豬吧!”告別了挽留,頂雪的返程中在想,李永志是幸運的,因為趕上了這個人人都會“夢想成真”的新時代,鄉村裏眾多的李永志們,“你們的幸福生活還長著呢!”……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