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模範>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記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沈軍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11-29  責任編輯:信子維

  天津北方網訊:一個是位於渤海之濱的天津,一個是位於崑崙之巔的和田,是怎樣的一種情誼,讓天津人民與和田人民心手相連?

  2017年12月,肩負著天津人民的囑託,承載著新疆和田人民的期盼,來自我市各大醫院的25名醫療專家來到和田進行組團式醫療幫扶。

  現任天津市海河醫院院長沈軍就是其中的“帶頭人”──到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擔任院長、醫療隊隊長,開始了為期20個月的醫療幫扶工作。

  沒想到,一上任沈軍便面臨重重困難──和田地區醫療水準不高和衛生健康意識缺乏,急危險重病人比例非常高;和田距烏魯木齊1500公里,患者要轉診烏魯木齊因誤工因素,加上交通費用,小小的疾病便可造成因病返貧,必須把轉診率快速降低下來。

  於是,“加班+義診”成為天津醫療隊最日常的狀態。醫療隊員們還赴對口幫扶村,走訪貧困家庭,了解當地百姓的生活狀態。

  “同時,給職給權,放手使用,錯位補臺,極大激發了隊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動力。”沈軍介紹,25名隊員中,2名分別任職正副院長,10名隊員擔任科室主任,13名擔任科室副主任。“四大醫學診療中心”首席專家均由援疆醫療人才擔任,並委任科室第一責任人。

  一段時間以後,“天津大夫來了嗎?”成為來醫院就診患者常問的一句話。

  “看好病只是第一步。如何提高全院2000多名職工的醫療水準,留下帶不走的醫療技術才是更重要的。”沈軍説。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5名援疆醫療專家首先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52名承接團隊學員結成師徒關係。根據學科發展和需求,因地制宜,完善幫扶短中長規劃,因材施教,明確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培養路徑。然後,採取“專家帶骨幹”、“骨幹帶學員”、以點帶面,促進幫扶學科的整體提升,在強化輸血的同時,更加注重“造血”體系的建設,大部分跟學學員已成為科室骨幹、專業能手,學科帶頭人。

  “重點幫扶學科的同時,延伸和擴展幫扶新建眼科、口腔科、腫瘤科。目前,新建的三個學科,運作良好,患者就診人次不斷上升,基本滿足了患者的就診需求。”沈軍表示。

  重重困難根本打不倒這支堅毅的隊伍,如今,天津市醫療“組團式”援疆的大旗高高飄揚在和田上空。

  回到天津後,再回憶起20個月的援疆經歷,已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的沈軍説,最難忘的還是和田百姓的兩句話──一句是患者的那句:“天津大夫來了嗎?”這是對整個醫療隊最大的認可;還有一句來自當地人民:“走,到我們家吃飯去。”這是他們對待客人的最高禮遇,更是對民族團結最好的詮釋。(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