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模範>
下臺村駐村第一書記鄧生棟:把産業和經營智慧留在了大山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11-26  責任編輯:信子維

  新華社西寧11月25日電 題:下臺村駐村第一書記鄧生棟:把産業和經營智慧留在了大山

  新華社記者王金金

  脫貧了,日子也好了,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城臺鄉下臺村村民依舊憂心忡忡:“鄧書記走了我們該咋辦?”

  過去多年來,對於下臺村村民而言,貧困就像夾在村莊兩旁的大山一樣,移不動、搬不走。下臺村黨支部組織委員祝保年説:“過去掙錢就是靠種地、外出打工,村裏你窮我也窮,看著眼前的黃土和大山,大家根本改變不了啥。”

  來村裏不到兩年,下臺村駐村第一書記鄧生棟結合自己多年的農牧工作經驗和下臺村的實際,為村裏辦了三件事:把土地種到一起;把能人叫回鄉里;把村民搬出大山。

  “剛開始,別説村民們了,就連我們村幹部也不同意把各家各戶的地合在一起種。”村主任祝克剛説,土地是農民的飯碗,鄧書記流轉全村土地成立生産合作社的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村幹部和村民的質疑。“自己的地,種好種壞是我自己的事,大家一起種,以後這地可能就不是我的了。”村民許恩國説。

  為了打消村幹部和村民的顧慮,鄧生棟帶領村裏的幹部、能人,到省內外合作社經營較為成功的村莊進行觀摩學習,又和扶貧工作隊的同事挨家挨戶講解政策。最終,全村731畝土地全部流轉至合作社進行統一耕種、管理。許恩國説:“去年村裏給每戶人家按戶口本人數每人平均分了300元,今年聽説分紅還要漲,關鍵是還不用自己下苦功,書記的辦法真是好。”

  合作社帶給村民們實實在在的收益,為鄧生棟的工作打開了局面,利用撂荒地開養雞場、建立農畜産品電子行銷中心、廢棄小學改建成鄉村旅遊體驗點……扶貧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在下臺村實施開來,但有了項目誰來經營管理又成了難題。

  在樂都縣城做了22年蔬菜銷售生意的祝愛甲,今年2月被鄧生棟和村幹部“勸”回了大山。“鄧書記和村幹部告訴我現在回村創業有許多優惠條件,雖然之前沒有養過雞,但我願意試一試,算一算今年就能收入30萬元,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沒有錯。”

  “外鄉人很少能到窮山溝創業,靠本村能人經營這些項目最牢靠,村民也放心。”鄧生棟説,通過能人帶動,下臺村村集體經濟得到了發展,預計今年村裏每人平均分紅可以達到600元。

  收入提高了、村民有幹勁了,可下臺村終究是“窩”在山裏的村莊,老百姓看病、孩子上學都需要翻過眼前的黃土坡。借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東風,在鄧生棟和村幹部協調下,下臺村村民從今年8月起,陸續搬到了距離樂都區政府所在地6公里外的集中安置小區。住在乾淨暖和的新房裏,70歲的李艷琳老人説:“鄧書記來了,福氣也來了,村裏又是分紅又是搬家,儘是美事,下臺村的日子興旺了。”

  談起今後的打算,下臺村幹部和村民臉上總是籠著一絲愁雲,“鄧書記和扶貧工作隊要是離開了,村裏的工作就少了外腦支撐,想想就覺得不踏實。”祝克剛説。

  鄧生棟一來到養雞場,祝愛甲就抓住問個不停,“書記我明天要去談業務,需要注意點兒啥”“書記,養雞銷路還有啥辦法能擴大一些嗎?”

  祝愛甲説:“書記和扶貧工作隊的幹部總會離開,但他們把産業和經營智慧留在了大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