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模範>
“80後”駐村第一書記馬玉飛:讓産業成為脫貧路上的“助推器”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11-13  責任編輯:信子維

  圖為當地茶葉加工廠 袁超 攝

  (扶貧一線·統戰幹部在行動)“80後”駐村第一書記馬玉飛:讓産業成為脫貧路上的“助推器”

  中新網貴陽11月12日電 (記者 袁超)午後陽光照耀深山裏的拉攬村,貴茸蘑菇加工廠內被陽光“烤”得格外悶熱,村民龍校德顧不上滿頭大汗,正彎腰來回檢查剛安裝好的加工設備。對於他來説,這裡是村民們致富夢想的“始發地”。

  拉攬村,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縣。該村有1229戶5256人,以水族、苗族為主(佔總人口的96.3%),其中水族人口達到2695人,現有貧困戶144戶572人,貧困發生率10.88%。2017年中,當地5個行政村合併,拉攬村由原拉攬鄉的拉攬、高寨、排燒、懂術、來樓等5個村組建而成,其中懂術村為三都縣深度貧困村之一,高寨、拉攬分別於2017、2018年出列,2019年計劃脫貧130戶533人,計劃實現排燒、懂術2個深度貧困村出列。

  “山多,森林覆蓋率高,也導致了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太少,做産業?不敢想!”當地村民向記者講述了2017年以前村裏對發展産業的整體看法。光有新鮮空氣可不行,如何能在優美的居住環境中實現脫貧致富?當地村民陷入苦惱。

  “這是馬玉飛書記,首都來的!”2017年12月,從北京派到拉攬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馬玉飛拖著一個行李箱正式邁進拉攬村。不曾想到,從那一天起,“産業”二字在當地萌發出新的希望。

  “當時整個人都懵了。”在馬玉飛的意識中,一個村最多幾百人。而拉攬村讓他有了新認識。五個村並成一個村,人口多,且五個村相隔的距離較遠。同時成為五個村的第一書記,這讓馬玉飛壓力倍增。

  記者初見馬玉飛,高個子,一身運動裝,不愛言語。為了能處理好五個村的事務,馬玉飛索性把辦公室與家融合在一起,做飯、工作、休息全部實現了“一體化”。他對這樣的“設計”很滿意,也正是他所追求的效果:起床就上班,躺下就算是下班。

  在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少情況下,發展什麼樣産業?如何能提高村民做産業的積極性?馬玉飛認為,在充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前提下,應該發展既不佔用耕地也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短期、高效經濟作物,讓群眾短期內看到效益,才能刺激和發動群眾。馬玉飛想起了參加中組部駐村第一書記培訓班時,中科院駐村第一書記韓力推薦的雲茸蘑菇。

  “雲茸蘑菇具有週期短,最長60天出菇,且經濟效益高,每畝産值約2萬元等特點,適宜在林下及秋季撂荒的水稻田中種植”。有了合適的項目,馬玉飛便一頭扎進去,可讓他沒有想到,種雲茸的想法在村民中吃了閉門羹。

  在拉攬村,由於生活環境相對封閉,加之受教育程度低,觀念固化,接受新事物、新技術的能力弱,導致村民對這樣的新産業發展持有懷疑的態度。馬玉飛告訴記者,為了能讓村民看到收益,決定由村委會先進行試種。

  發展産業的決心已定,可對於黨建專業出身的馬玉飛來説,這是個大挑戰。在他的房間裏,堆滿了一摞又一摞有關蘑菇種植的書籍,為能更全面了解種植技術,馬玉飛還從網上下載了論文。他時常感嘆:“種植的確是門技術,大到如何選取環境,小到如何澆水,都有講究。”

  2018年,該項目分步實施,第1期分別在貴茸基地和葡萄樹下進行試種10畝。6月,葡萄樹下成功出菇,達到平均産量。8月,村幹部到雲南調研考察貴茸項目,總結種植經驗,完善種植方案。10月,雲南貴茸種植專家江祖豪受邀實地查看氣候、土壤、基料發酵情況,評估拉攬貴茸基地每畝産量最高可達3噸左右。拉攬村與企業11月合作種植20畝貴茸,春節後進入豐産期,每畝産量在5000斤左右。

  在馬玉飛看來,做好一項産業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經營團隊、銷售渠道以及穩定的産品供應。為此,馬玉飛從多環節開始著手。

  “找準了窮根,就對症下藥。”馬玉飛開始大幹一場:2018年6月1日,在他帶動下,村裏成立同向追夢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同年,設計“水鄉貴茸”品牌,並在微信平臺上開發“同心康城”網上電商平臺,拓展銷售渠道,幫助村裏銷售現有的都勻毛尖等農産品。此外,馬玉飛從四川引進一傢具有豐富食用菌加工銷售經驗的企業進行投資,建立加工廠房,指導農戶生産種植並回收水鄉貴茸,開發生産出水鄉貴茸深加工産品。

  圖為馬玉飛與當地農戶採摘獼猴桃 袁超 攝

  在中央統戰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拉攬村接到了300余萬元貴茸消費扶貧訂單,這對於扶持水鄉貴茸産業發展,增強貧困戶種植信心,避免市場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風險,幫助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起到重要作用。2019年,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欄目,中央電視臺7套《鄉土》欄目以《行走阡陌鄉村振興中國行·菌味飄香的古村》為題,以及當年《中國宗教》雜誌第2期免費刊登公益廣告,都宣傳拉攬村水鄉貴茸産品,助力消費扶貧。

  “村民現在加入合作社的意願很強。”貴茸合作社負責人龍校德每天都會開著自己的小轎車來加工種植基地,第一批貴茸的種植成功讓他嘗到了不少甜頭。“馬書記的想法是很真實的,確確實實是狠下心來帶我們脫貧致富,我就跟著他幹!”龍校德説。

  貴茸種植基地、毛尖茶種植基地、獼猴桃種植基地......如今,在拉攬村,發展産業已不算新鮮事。馬玉飛結合5個村各自的情況成立了“脫貧攻堅青年産業突擊隊”。由5個村的致富能手為帶頭人,選取他們手上現有的産業進行幫扶,並按照財政扶貧資金的管理辦法建立了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

  “我們的毛尖最高可以賣到800元一斤。”在懂術村,提及茶産業,這可讓當地村民楊勝情笑開了顏。作為村裏的致富能手,楊勝情帶領著村裏的群眾成立了茶葉合作社,以前30畝的茶葉種植基地擴展到了400畝,可賺80余萬元。“馬書記帶來了致富的希望,以前想都不敢想這麼大面積種植茶葉。”

  圖為馬玉飛與前來投資合作的客商洽談 袁超 攝

  茶葉加工廠添置了新設備,從烘乾機到揉煉機再到篩茶機......讓茶葉生産過程更快捷。此外,在馬玉飛的幫助下,合作社尋找固定的收購商,每斤茶葉能賣600元至800元。如今,楊勝情的弟弟楊勝龍放棄了在外打零工,跟著一起種茶。兩兄弟一起規劃新茶的售賣計劃....。。

  拉攬村産業發展勢頭向好,合作訂單也越接越多。在馬玉飛心裏,這還遠遠不夠。記者採訪間隙,一群從縣城遠道而來的新媒體策劃團隊找到了馬玉飛。從策劃團隊的口中得知,馬玉飛在社交平臺上註冊了一個以當地水族文化為背景的賬號,以五位水族女孩為主體,通過錄製短視頻和直播,在講述民族文化的同時,利用網路銷售當地的農特産品。

  談及水族“五朵金花”的新媒體想法,馬玉飛很是驕傲。從組合的名字,到出鏡服裝,再到劇情策劃,他每項都參與。不久,“五朵金花”將帶著當地文化、産品出現在網路上。

  自2015年定點幫扶三都縣以來,原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央統戰部先後選派2名機關幹部到拉攬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挂職幹部先後協調幫扶資金2000余萬元,實施幫扶項目50個,涵蓋産業發展、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人飲工程、基礎設施等各個方面,有力助推了拉攬村脫貧攻堅工作。

  “産業是脫貧攻堅的‘助推器’。”這句話被深深烙在馬玉飛的心裏。在拉攬村,水鄉貴茸,來樓水晶葡萄、香豬,懂術雅黛茶葉,排燒中藥材(何首烏),拉攬大坳苗木花卉等已成為當地重要的産業。從沒有産業支撐,到如今産業興旺,馬玉飛真正帶領著拉攬村群眾把“輸血”轉化成了“造血”。(完)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