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美麗中國>
85後“朱媽媽”:傳承“希望”為留守兒童建溫馨之家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11-13  責任編輯:信子維

  11月11日,朱孝芳(左一)與孩子們在一起做“愛的抱抱”遊戲。關愛中心現有孩子170多名,其中51名是在這裡“安家”的留守兒童。

  “85後”的朱孝芳大學學的是學前教育,畢業後在北京一所部隊機關的幼兒園從事幼教工作,月薪近萬元。2011年她辭職返回了大巴山深處的陜西老家安康市嵐皋縣佐龍鎮。嵐皋地處巴山北麓,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佐龍鎮更是山大溝深、土地貧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務工增加收入。“我上學時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懷感恩,期盼有一天能傳承希望,回報社會。”朱孝芳説,“我每年假期回到家鄉,看到很多留守兒童面臨各種問題,便萌生回鄉創辦一所留守兒童關愛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辭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鄉租房創辦了“佐龍鎮留守兒童關愛中心”,先後借貸近百萬元,以專業的素養,自掏腰包給孩子們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學習環境,更特別注重對孩子們的心理撫慰和疏導。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兒童在這裡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孩子們也都親切地稱呼她為“朱媽媽”。

  8年來,“朱媽媽”不計得失地用愛心溫暖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心,讓每一個孩子能在關愛中心感受到家的溫馨。“當地政府和愛心人士一直支援著我們。為了讓這些留守兒童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會紮根這山溝,將心中的希望堅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朱孝芳(中)與孩子們在一起做遊戲。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一名家長用手機在拍攝小朋友給“朱媽媽”的寄語。在關愛中心,有一間特殊的親情小屋,墻上貼滿了孩子們的家庭合影及孩子對父母、老師的心靈寄語。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朱孝芳(右一)在輔導孩子們英語。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拍攝的朱孝芳(前)和她的同伴們。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朱孝芳(左一)與孩子們在一起做“愛的抱抱”遊戲。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關愛中心的師生們在一起做遊戲。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朱孝芳(前)在關愛中心為孩子們晾曬衣服。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朱孝芳的丈夫劉楓帶領3歲的女兒來看望媽媽。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晚,朱孝芳(左)在安頓一名小朋友睡覺。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外出打工回鄉的蘇紀瓊(右)給自己9歲的兒子送來冬季的衣服,面對“朱媽媽”為孩子的付出,感動涕零。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關愛中心的老師從附近的小學和幼兒園將孩子們接回“家”。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晚,關愛中心的阿姨在為小朋友睡前梳理頭髮。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朱孝芳(右)在向愛心人士介紹所有孩子的完整檔案。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放學後的孩子們在關愛中心圖書室閱讀書籍。這些圖書都是由愛心人士捐贈的。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1月11日,放學的孩子們在關愛中心午餐。在留守兒童關愛中心裏,年齡最小的孩子3歲,最大的12歲。每天早上6點半到晚上10點,13位老師不僅要負責送他們去幼兒園和小學、接他們回中心,還要照顧孩子們的吃喝拉撒、作業輔導。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