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慈善家>
雷永勝:“學、政、商、善”初心未改,人生抱負正在實現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10-24  責任編輯:信子維

10月16日,在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2019年會“向光而行·新商業文明2019主題夜”上,老牛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雷永勝作為講述人,首度分享15年前從企業高管進入公益行業的那次”緣分“,讓我們聽到從”幹點實事、掙點大錢"到”慈善是日常生活,慈善是終身職業“的從業故事,讓我們感受這位行業”老兵“的15年公益初心。

雷永勝現任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兼任中國慈善聯合會監事長、中國基金會中心網副理事長、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副會長。他連續三年榮獲“中國公益人物/影響·中國公益100人”。

下為雷永勝演講全文:

image.png

雷永勝理事長在“向光而行·新商業文明2019主題夜”上發言

大家好!

我是來自老牛基金會的雷永勝,在公益慈善行業從兼職到專職,歷經了15年的風風雨雨,也算得上是一名行業“老兵”了,其實就相當於公益行業所謂的“職業經理人”,既不算慈善家,也不是捐贈人。這麼多年來,也頗有一些感悟與體會。今天我要和大家講述的是:我是當初怎樣試圖通過“當領導”實現人生抱負,最後“迷途知返”,一路走到公益圈兒的。

老實説,從小到大,我可沒想過做什麼公益慈善。從小就朦朦朧朧、天真樸實的認為:“當領導”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只有“當領導”才有機會、有權力為社會做成一些實事兒,從而被認可,獲得成就感,甚至覺得是一種“榮譽”。

但生活總是起起伏伏,有時天隨人願、有時事與願違,好像有一隻無形的手,推著你從無奈與驚喜中走過來。我就是被這只無形的手,一路推著先後歷經了“學、政、商、善”四個領域。

大學畢業後,未能如願從政走“當領導”的路子,無奈留校任教;不曾想幾年之後,天隨人願:一不小心又調到了政府機關;可是哪料到又“撞上了”國家機構改革,當領導的路收窄了。不想拿青春賭明天的我,又選擇了下海,於是2001年底我又來到了一個叫“蒙牛”的民企,這便開始了我和牛根生先生的故事。

當時身邊很多人(包括蒙牛人)都不理解我“為什麼從那麼好的政府機關來到了民營企業”。我曾私下和牛根生先生交流過,説到了“兩點論”:我來蒙牛為的是“幹點實事兒、掙點大錢”!

熟悉和了解牛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財聚人散、財散人聚”,他的理念是:用商業集聚財富,用公益回饋社會。蒙牛1999年成立,2003年中牛先生就提出了捐股成立公益慈善機構的想法(2002年即開始思考),這便使我較早的接觸到了公益慈善(牛先生做慈善是“早就想好的”,我做慈善是“被引導的”);按照牛先生的思路,在專業律師的指導下,2004年底我們成立了老牛基金會,我便成了老牛基金會的第一任“兼職秘書長”,至此開始涉足公益。

image.png

2016年5月,雷永勝與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布小林慰問“老牛貧困白內障患者救治項目”康復患者。

一轉眼又到了2008年,我入職蒙牛的第8個年頭,我開始習慣性地思考下一步的人生走向。“想著離開蒙牛,休息、調整一段時間,然後換一個平臺去發展”,便去找牛先生談。

牛先生問我“想好了嗎?”我説“想好了。”牛先生又問“有沒有去向?”我説“還沒有”(當時我和牛先生是撒了謊的,其實已經有了一個意向性去向)。

牛先生隨即問我是否可以留下來全職打理基金會,然後又補充説“你先去做,我馬上也會退下來,咱們一起做”。就是這麼一句樸實且平常的話,深深的觸動了我。這個場景我至今曆歷在目、宛如昨日,就在他家一個小會議室。

我原本可以有幾種回答:一是説我考慮考慮再説;二是説我已經決定走了(不考慮了)。但讓我‘奇怪’的是,都沒有這麼説,就“毫不猶豫”答應了。或許是冥冥之中我和慈善的“緣分”,加上我對牛先生的崇敬和信任,以及他對我的信任和邀請,亦或也算是對他的一種感恩和報答吧——正式開啟了我的慈善之路......

 image.png

中國慈善聯合會第二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雷永勝當選中慈聯首屆監事長併發言

  深受牛先生的影響,讓我一路走到今天,回首過往,“忽然發現”公益慈善成了我最喜歡、最快樂、最享受、最有成就感的一份工作;曾經想通過“當領導”實現抱負,正在通過公益慈善來一步步實現(為社會做一些實事兒)。而我也將公益慈善作為我最終的歸宿,“慈善是日常生活,慈善是終身‘職業’”這句話就挂在我辦公室的墻上,不斷提醒和激勵著我。公益改變了我的人生,公益使我的人生更加精彩,我感謝牛根生先生!

  但是,我至今還沒有當面、認真的對牛先生説一聲謝謝,今天他也不在現場,我當著各位同仁的面,對他説一聲:謝謝!謝謝我心中的牛大哥。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