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組織>
“大國攻堅 決勝2020” 2019國際公益主題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09-23  責任編輯:信子維

  9月20日,第七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開幕儀式後舉行的“大國攻堅決勝2020”國際公益主題研討會聚焦眾多業界人士目光。民政部副部長王愛文,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謝經榮,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如桂,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莊樹新,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孫碩鵬,廣東省民政廳廳長卓志強,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福清等出席會議。深圳市副市長黃敏主持會議。



  民政部副部長王愛文表示,目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攻城拔寨的衝刺階段,更需要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及慈善力量的廣泛參與。希望廣大慈善力量堅守初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匯涓成流、盡銳出戰,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的決勝戰役。希望各級民政部門和廣大慈善力量積極擔當作為,推動慈善事業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更大作用;根植我國慈善扶貧的生動實踐,總結完善慈善扶貧的有效模式;堅持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發展之路。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謝經榮重點介紹了“萬企幫萬村”扶貧行動的實施情況。截止到今年6月底,8.81萬家民營企業進入精準扶貧臺賬,精準幫扶10.27萬個村,其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村5.53萬個,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63萬人。2017年以來,全國工商聯先後組織中國光彩事業梁山行、怒江行、寧夏行、南疆行、精品扶貧西藏行、民營企業南疆行,共計投資簽約合同項目500多個,合同金額3070億元,捐款捐物5.15億元。“萬企幫萬村行動”將産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通過培訓貧困群眾提升技能、提高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動力,産業投入753億元,産業幫扶628萬人。



  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如桂將深圳定義為愛心之城、慈善之城、公益之城、志願者之城。他強調,深圳始終懷著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的情懷,紮實做好對口幫扶9個省市縣的工作。近3年,深圳共投入財政幫扶資金240億元,募集社會慈善資金達到160億元,救助各類困難群體共千萬人次。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深圳將積極發揮慈展會平臺作用,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努力在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方面先行示範、當好標桿,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成效,國家現行標準下的貧困農村人口從9890萬人減少到了2018年的166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2018年底的1.7%,全國12.8萬個貧困村有10.2萬個貧困村退出。廣大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正式立項開展扶貧攻堅的社會組織有686家,2018年共開展的扶貧項目總支出323億元,受益貧困戶達到63萬戶,581萬人。



  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莊樹新在致辭中表示,中央企業不斷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共幫扶276個國家級扶貧縣,對口對接西藏27個縣,青海省藏區16個縣,截至目前已有107個縣脫貧摘帽。中央企業還承擔了地方黨委政府和行業部門安排的上萬個村等各類幫扶任務,僅2018年中央企業投入無償扶貧資金達58億元,引入幫扶資金18億元,帶動91萬名貧困戶脫貧。此外,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産業投資基金自2016年設立以來,累計完成投資215億多元。



  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孫碩鵬對5年來中國紅十字會的扶貧工作做了總結。他説,過去5年,中國紅十字會先後在中國28個省份、3000多個貧困村援建幫扶,通過小額借貸、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致富等模式,幫助230余萬人口實現脫貧。在健康扶貧方面,中國紅十字會共募集投入資金20多億元,為271萬大病和重症患者實施人道救助,在2500多個鄉村援建博愛衛生站,持續推進鄉村衛生。



  本次研討會圍繞“共同展開全球減貧經驗分享”“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三大主題展開,旨在展現跨界慈善力量在推動減貧、科技創新、環境保護、教育、醫療等可持續發展重點議題上的創新實踐。

 

  馬蔚華、楊瀾、王振耀、黨彥寶、福武總一郎、董方軍、王端正、馬利、張彥珍、湯敏、廖玲等專家學者先後發表主旨演講。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