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聚焦公益>
青海省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率全國靠前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09-23  責任編輯:信子維

  9月20日,在第五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到來之際,青海省紅十字會在西寧市中心廣場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暨“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宣傳活動, 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我省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36名志願者獲得榮譽獎盃。

  我省36名志願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充滿了愛。”捧著優秀志願者榮譽獎盃,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祁建瑛説。

  活動現場,擺放著36塊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先進事跡展板,大螢幕上滾動播放先進事跡及造血幹細胞捐獻、人體器官捐獻、無償獻血宣傳視頻,吸引了許多市民駐足觀看。

  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代表分享了他們的故事,號召更多愛心人士加入到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隊伍中,為血液病患者送上生命的希望。

  青海省紅十字會秘書長馬常德介紹,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青海省分庫志願者達2.2萬人份,一旦配型成功,志願者會堅守當初捐獻時的初心,兌現救人承諾。目前,我省有36名志願者成功實現造血幹細胞捐獻,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教師,有現役軍人,有個體工商戶,有學生。

  “青海省分庫成立於2004年,第一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案例發生在2008年。青海省分庫的成功捐獻率、採用率在全國排名靠前。”馬常德説。

  首位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跨國救人

  來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馬莉,是我省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一人,也是我省涉外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一人。

  2008年2月19日,經過“中華骨髓庫”檢索,馬莉與新加坡一名血液病患者HLA(人類白細胞抗原)初次配型。同年7月7日,高分辨血樣檢測和全面體檢發現,兩人的HLA分型檢測完全相合,馬莉隨即飛到北京,兩次採集造血幹細胞,成功挽救這名新加坡患者的生命。

  在採集過程中,馬莉微笑著説:“在青海,我代表海西人民;在北京,我代表青海人民;在新加坡人民面前,我代表中國人民。”

  馬莉的成功捐獻是青海省紅十字會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宣傳動員、報名登記、血樣採集工作以來,首次配型成功,填補了我省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的空白。

  當天,馬莉領著孩子來到活動現場,與孩子一起接受鮮花和掌聲。她説,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她的身體沒有出現任何不適,她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捐獻造血幹細胞無損身體健康。

  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以青年學生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36人中,有27人捐獻時為在校大學生。造血幹細胞捐獻要求年齡在18歲至45周歲間,因此,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以青年學生為主。

  賀生寶捐獻造血幹細胞時,就讀于青海民族大學。2011年,他報名成為了一名志願者,2013年9月,他與一名3歲小女孩配型成功,在家人的支援下欣然簽下同意書。他説:“能挽救別人的生命,是我的榮幸,捐獻造血幹細胞是一種緣分,更是對自己履行志願者職責的考驗。希望更多人加入到這項公益事業中,增大中華骨髓庫庫容量,為保護生命和健康作出應有的貢獻。”

  董樹林捐獻時也是一名大學生。他一進入青海大學,就加入了青海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每年積極獻血。他説:“志願者協會裏百分之九十的人是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對此,馬常德説,開展捐獻造血幹細胞宣傳工作時,他們會側重對青年學生的宣傳,每年組織專業人員走進校園宣傳並採集血樣,動員更多大學生奉獻愛心,“大學生們十分積極,只要有救人的機會,他們都義無反顧。”

  我省1713人登記志願捐獻人體器官

  除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外,我省還大力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工作。

  青海大學、青海師範大學、青海民族大學、青海大學崑崙學院的志願者們,在活動現場承擔起了造血幹細胞捐獻、人體器官捐獻、無償獻血的宣傳動員登記工作,發放各類宣傳品2萬餘份,現場登記造血幹細胞志願者21人,登記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8人。

  近年來,我省成立了由省委常委擔任名譽主任委員,全省醫療專家組成的青海省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設立了200萬元的青海省人體器官捐獻人道救助專項基金,各市州均成立了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登記站,青海紅十字醫院率先在全省成立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分隊,青海省人體器官捐獻博愛紀念園項目建設也在有序推進。當前,全省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總數為1713人。

  “今後,青海省紅十字會將加大宣傳力度,舉辦各種大型宣傳活動,讓更多人知道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一救人途徑,讓更多人了解人體器官捐獻,並向救人英雄落實相關獎勵措施。”馬常德説。(記者 彭娜 實習生 逯桂)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