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醫療>
合恩公益:讓心臟猝死存活成為常態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09-17  責任編輯:信子維

 image.png

“多年前每到一地就會收到當地推廣短信的時候,我就在想我們培訓了那麼多心血管急救人才,要是也能有辦法告訴大家附近有人心臟驟停了,或者告訴大家附近有能夠進行急救的人就好了。”談到公眾急救問題,美國心臟協會(AHA)國際培訓中心協調員王革新無限感慨地説道。

王革新的感慨是基於一組令人無比擔憂的數字:多年前的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有54.4萬人猝死,平均每天1500人猝死,每分鐘猝死1人,而搶救成功率不足1%。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心臟驟停後的黃金搶救時間是4分鐘,10分鐘之後的搶救成功率無限接近於0——目前我國的救護車很難在這一時間內趕到。這就需要有人在心臟驟停之後及時進行心肺復蘇等搶救。

一個值得高興的消息是,9月10日,王革新的這一願望在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初步實現了。這一天,2019中國上海公眾互助急救高峰論壇在張江舉行。在論壇上,公眾互助急救“呼喚App”正式發佈。

據合恩公益創始人、合恩首席執行官趙驛介紹,一旦發生緊急意外事件,在呼喚App點擊“緊急呼喚”,系統會根據呼救信號,為呼救者找到距離最近的急救志願者,並顯示最近的AED位置資訊,志願者能根據路線規劃以最快的速度找到AED(自動體外除顫器),並趕往現場進行施救。

目前,依託呼喚App,合恩實施了上海張江科學城項目,該項目已經聯動了7500名受過急救培訓的志願者、250台AED,以實現“讓心臟猝死存活成為常態”的使命。

55.4萬與1%的搶救成功率

2016年,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猝死北京地鐵,引發了人們對心臟驟停、心肺復蘇、急救、AED等的關注。

實際上,像金波一樣心臟驟停沒有搶救成功的情況不在少數。據知名資深急救專家賈大成介紹,目前國內每年有54.4萬人猝死,平均每天1500人猝死,每分鐘猝死1人,搶救成功率不足1%。

導致極低搶救成功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心臟驟停的搶救時間十分短暫,有黃金4分鐘的説法,10分鐘之後的搶救成功率無限接近於0。

其次,由於救護車的數量、站點配置等原因,我國的救護車反應時間比較長。以上海為例,2018年,上海市衛生計生委披露的數據是上海市中心120急救車平均反應時間為12—13分鐘,居中國領先水準。

在救護車不能及時趕到的情況下,如果公眾能夠進行科學的院前搶救,也可以提高最終的存活幾率。但在這方面,我國離發達國家還有很遠的距離。

一方面是不會救。能夠掌握並熟練使用心肺復蘇技能的人員在我國公眾中的佔比很少。據中國紅十字會發佈的數據,近年來,全國紅十字系統平均每年培訓救護員300余萬名,大約只佔我國總人口的0.2%。

“我幹了30年急救,只見過4次有人徒手進行了心肺復蘇。”賈大成表示。

一方面是沒有相應的設備。心臟驟停的搶救需要心肺復蘇與AED的配合使用。據賈大成介紹,心臟驟停80%是用除顫器搶救成功的,每延遲1分鐘除顫成功率下降10%。

  AED正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對心臟驟停患者進行給予電擊除顫的醫療設備,在日本的交通樞紐以及人員密集地方很容易找到,但在我國卻很少能看到。

“樹立急救意識、普及急救知識、安裝使用AED,在我國仍然是啟蒙階段、培育市場階段,依然是好事多磨、任重道遠。”賈大成強調。

需要建立體系化的院外急救系統

針對這一現狀,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會長李宗浩表示:“目前在國內心肺復蘇領域,對於病患的搶救空間仍十分巨大。而國家正在大力發展推廣AED及公眾急救普及。”

7月發佈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要使公眾掌握基本必備的心肺復蘇等應急自救互救知識與技能,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訓證書的人員分別達到1%和3%。要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配備標準,在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機場、車站、港口客運站、大型商場、電影院等人員密集場所配備急救藥品、器材和設施,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當然,要讓這些措施真正發揮作用,在培訓人員、配備設備的同時,還要形成一套運轉良好的體系。

合恩首席戰略官呂仁傑基於台灣及國外關於公眾急救的成熟經驗,針對中國城市級公眾互助急救體系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在系統層面,打造完整的院外心臟驟停地圖,科學化配置急救設備與急救護隊,完善院前緊急醫療系統;第二、在教育層面,簡化教育訓練內容,縮短訓練時數,並推廣線上學習課程以利全民普及;第三、在管理層面,運用網際網路技術,24小時連線掌控急救設備實時狀態,建立統一的急救設備數據庫與地圖,運用網際網路APP技術,充分結合人與設備。

“呼喚”急救系統的探索

如何在實踐層面真正建立一套公眾互助急救系統呢?合恩通過5年的實踐,初步探索出了一條路徑。

2015年開始,合恩開始急救課程培訓。至今授課傳播面覆蓋中國25個省市自治區,累計培訓超過10萬名學員,年齡跨度上至80歲的老人下至7歲的孩子。

  2019年4月至7月,合恩實施了“人才護心計劃”,以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為試點區域,投放了200多臺公眾AED。

人有了,設備有了,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能迅速知道自己身邊有人心臟驟停了,不能每台都有專業技術人員或者急救志願者值守。

如何提高公眾的急救參與度?海軍軍醫大學副教授王毅欣基於浦東新區醫療急救中心近10萬份病歷檔案的研究提出應該建立第一響應人計劃,一方面加大公眾急救招募、培訓、復訓、更新力度,一方面開展調度系統應用研究,以最快的速度調動人力、物力資源。

在人力不足的背景下,借助網際網路的力量調配志願者、或者線上上進行現場指導等,是比較現實的做法。

基於這一認識,合恩設計研發了網際網路公眾院前急救應用軟體——呼喚APP,一旦發生緊急意外事件,點擊“緊急呼喚”,軟體後臺會進行自動定位並跳出120呼叫界面。隨後,系統會根據呼救信號,為呼救者找到距離最近的急救志願者,並顯示最近的AED位置資訊,志願者能根據路線規劃以最快的速度找到AED,並趕往現場進行施救。

除此之外,“呼喚”擁有“線上學急救”入口,用戶可以學習專業急救技能;用戶在發現AED的蹤跡後可以上傳到系統,也可以對APP內顯示的AED資訊進行糾錯,以方便公眾在意外事故發生後能快速獲取AED。

據趙驛介紹,目前以“呼喚”為核心的系統已經連結了7500名受過急救培訓的志願者、250台AED(自動體外除顫器)。

下一步,“呼喚”將對全國的AED資訊進行遴選優化,同時推動醫護人員、急救救援人員進行註冊加入公眾互助急救系統。

“這是一項非常有遠見和開創性的工作,希望有更廣泛的人群、更廣泛的力量加入。”李宗浩強調。 (作者:勇)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