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聚焦公益>
楠溪江畔的“紅色名片”:紅十三愛心社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09-02  責任編輯:信子維

   新華社杭州8月29日電(記者王俊祿)在浙江永嘉楠溪江畔,活躍著一支名為“紅十三愛心社”的隊伍,他們十幾年來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以星火燎原的姿態傳遞愛的接力棒。 

  這是一支由國網永嘉縣供電公司13名普通女員工自發形成的愛心團隊,如今,“紅十三愛心社”已成為了覆蓋整個溫州供電系統、擁有1087名成員的“紅色名片”。

  救災搶險:颱風中的逆行者

  在山間搶修了整整7天,鄭丐善每晚只睡四五個小時。他與弟弟鄭育良都是國網永嘉縣供電公司楠溪江供電所的員工。在颱風“利奇馬”登陸的那個夜晚,兄弟二人剛把心律失常的父親送進醫院救治,就接到通知緊急奔赴抗災一線。

  颱風期間,像鄭丐善一樣全力搶修的永嘉電力人還有很多。他們或是劃著皮艇駛入被淹的村莊,或是在暴風驟雨中爬上搖晃的桿塔搶修線路。

  另一邊,由永嘉電力“紅十三愛心社”自發組成的臨時後勤小組也運載著上萬份快餐,夜以繼日地奔赴各個受災點,“同事們説女同志出去危險,但一想到搶修人員和受災群眾還餓著肚子,我們就充滿了力量。”

  路上信號斷了,導航也用不上……回想起當時的情形,紅十三愛心社成員邵若珍説,當她們將餐盒遞上時,衣袖上早已沾滿了泥點,手中的飯菜卻還是溫熱的,“那一刻感覺路上的艱辛都值了”。

  颱風侵襲的第三天,邵若珍和同事們再次帶著慰問物資來到受災的山早村時,20歲女孩曉晴的遭遇引起了她的注意:泥石流沖走了她的父母和妹妹,家中還有80多歲的奶奶和常年靠血透過活的叔叔,颱風的重創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

  向村民確認情況後,邵若珍當即決定結對幫助這戶人家,隔三岔五地前去看望,安慰她“阿姨和你在一起”。一直沉默不語的曉晴漸漸放下防備,開始接受邵若珍的一片心意。

  圓夢助學:留守兒童的守護者

  事實上,邵若珍早在2005年被評選為全國勞模前,就已是家喻戶曉的留守兒童們的“愛心媽媽”,十幾年來不僅在物質上資助孩子的學業,更在精神上給予他們關心和鼓勵。

  永嘉山區經濟條件困難,一些因早婚早育被拋下的孩子長大後便成了“黑戶”。在一次與巽宅鎮中學的結對幫扶中,一個孩子望著邵若珍説:“阿姨,我想有張身份證。”或許就是這麼一個眼神,邵若珍深受觸動,開始奔走于村委和派出所幫忙溝通。

  “沒有戶口寸步難行,辦不了電話卡、坐不了火車、連外賣都點不了,我擔心孩子會産生‘社會對我不公平’的念頭。”懷揣著強烈的責任和使命感,邵若珍在過去三年裏,成功幫助30多個留守兒童落實了戶口。

  在邵若珍看來,做好事已經成了習慣。在愛心助學方面,全海娥、戴曉芬、金環等電網職工也一直資助著失學兒童。她們欣喜于孩子的成長,把自己的奉獻看作是平凡小事,正如戴曉芬所説:“是孩子們給了我一個奉獻的機會,讓我打開了新的人生格局。”

  敬老護殘:匆匆時光的陪伴者

  “頭往這邊偏一點,笑一下,一二三,好嘞!”伴隨著相機的咔嚓聲,一對老夫婦的幸福笑顏就此定格,他們是77歲的林清潤和70歲的鄭華梅,住在溫州市蒼南縣德福養老院。8月19日,紅十三愛心社的成員們來到這裡,免費為老人們拍攝照片。拍照前,志願者們耐心地為老人整理髮型、衣著,擦去額頭上的汗。老人們也顯得容光煥發,滿是皺紋的臉上佈滿笑容。

  這次活動的攝影師李金輝,是國網永嘉縣供電公司的員工,也是紅十三愛心社愛心攝影項目負責人。自2014年開始,他走進永嘉偏遠山村,為從未出過遠門的高齡老人拍攝百歲照、全家福和生活照。

  五年多來,他發動身邊的同事朋友,累計為4000多個老人無償拍照,成為老人們口口相傳的“好心人”。

  行善事,貴在堅持。退休員工吳良義,從2015年開始,自掏腰包為沙埠村80歲以上的30多位老人辦愛心食堂,老人們每個月交100元,就能吃上營養豐富的三餐;愛心社的十幾位女員工,四年來堅持到城區的“雨花齋”素菜食堂幫廚,為附近的老人和環衛工人提供免費午餐。

  周翁益,是永嘉縣供電公司的一位調控員,也是紅十三愛心社的成員之一。他在幼時因患小兒麻痹症導致右腿殘疾,但在工作崗位上比常人還要努力,由於工作業績突出,他屢次獲得“先進員工”稱號。

  在本職工作外,周翁益於2006年創立了溫州第一個殘疾人公益社團——甌越自強社。“殘疾人之間的心靈是可以共通的”,希望大家聚集起來,能夠以殘助殘、排解煩惱、樹立信心。(參與采寫:陳曦、曾羽、王麗娜)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